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东东莞清溪镇:创新推进文化和旅游同频共振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广东东莞清溪镇:创新推进文化和旅游同频共振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2-11-22 13:29

  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构建与乡村振兴、文化发展深度融合的全域旅游格局和“上山下乡,赏花会客”的旅游品牌体系。全球绿色城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旅游强镇、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些荣誉犹如镶嵌在客家小镇版图上的一粒粒珍珠,书写着有阵地、有产业、有颜值、有内涵的文旅融合“清溪答卷”。

广东东莞清溪镇:创新推进文化和旅游同频共振  

广东省旅游强镇清溪镇 清溪镇供图

  深挖文化内涵 提升游客体验

  9月28日至10月31日,清溪镇高标准、高规格举办“烽火铸忠魂——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和学术交流会,精选展出150多件张松鹤雕塑原作、书画和相关珍贵历史文献。清溪镇党委书记叶锦锐表示,这是近年来清溪镇文化事业发展的大事、盛事,也是以文化为载体,着力建设文化大镇、“雕塑之乡”的一项重要举措。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溪镇积极开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基层实践,挖掘客家文化资源,丰富客家文化内涵,用文化繁荣带动旅游兴旺。从张松鹤美术馆到莞香文化森林生态园,从御茗香茶文化农业生态园到汽车文化主题公园,从清厦客家文化古村到时代园林月季文化体验基地,一批项目落地建设,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的吸引力。

  清溪镇拥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当地利用非遗资源和客家特色糕点,开发了莞香茶、莞香酒、清溪蜂蜜等特色旅游产品,让客家文化成为可以被带走的“手信”。当地建立了麒麟文化馆,利用图片、文字和数字技术展示麒麟文化,开展麒麟制作及麒麟舞体验等项目。同时,成立麒麟文化非遗工作站,活态展示麒麟制作技艺,提升市民游客的体验感。

  清溪镇先后被授予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IMS中国魔术艺术创作基地、广东省客家新民歌创作基地等称号。为了用文化力提升旅游发展的内核,清溪镇探索多样化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挖掘、传承客家山歌、麒麟舞“一歌一舞”。同时,培养动漫、魔术本土人才,鼓励麒麟王等IP加强衍生制造和文化展示,积极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优势。

  完善旅游设施 丰富旅游载体

  涟滟清溪映翠薇,花开禾雀鹭低飞。翻开地图,清溪就像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美丽的银瓶山、悠悠的清溪河犹如“双翅”。进入清溪,66个精致街头小景、11个口袋公园、1675公顷绿地、28.25公里绿道营造出一幅幅“出门入园、转角见美、近悦远来”的城市美景。

  这是清溪镇不断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载体而结出的硕果。为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清溪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轴一带五区”旅游规划建设指挥部、最美清溪旅游集团公司,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党政统领、部门协调、市场参与的机制。

  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清溪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永续发展之路,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全镇43条河涌水清岸绿,6条重点路段“彩色林”景观优化升级,清溪大道、清溪河上游、银瓶山森林公园入园道路等景观提升工程以及11.68公里碧道已建成,“中国最美小镇”的家底更厚、底气更足。

  清溪镇全面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培育了一批产业融合的示范项目。如维康生态农业园探索“农业+旅游”模式,开展农业科普和拓展研学,被评为传承客家农耕的“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契爷石水库湿地公园开辟“水利+旅游”路径,被评为东莞市“我最喜爱的公园”;文化馆以“文化+旅游”为思路成立麒麟文化数字展示和校企联合培育基地等,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清溪镇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土桥、铁场、长山头、罗马等村发展乡村旅游,书写“湾区乡愁”的美好样本。

  2021年,清溪镇提出用一至两年时间健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基础要素,打造较为完善的两日游旅游线路产品,用三五年建设“六个一”工程,包括将大王山森林公园创建成为以“赏花”为主题的4A级景区、争取建成一座高品质的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建设一所旅游人才培训学校、形成一套资金扶持政策、推动一批新业态旅游项目落地、深入开展“春有赏花节,秋有登山节”的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大湾区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蓝图在手,清溪镇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正在绘就。

  文化与旅游“联姻”

  赏花与登山并举

  文化与旅游“联姻”是清溪镇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清溪镇努力构建“上山下乡,赏花会客”的文旅融合品牌体系,成功举办了11届“赏花行”和两届“登山节”活动,吸引了周边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旅游、登山健身,共赏禾雀花开的胜景,感受客家文化魅力。

  其中,“上山”是围绕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山水清溪”品牌。清溪镇开发了24处景点,构建起以银瓶山、大王山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公园体系。今年春节期间,银瓶山森林公园、大王山森林公园、耕山小寨和维康生态园接待游客约5.8万人次。其中,银瓶山和大王山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约4.9万人次。

  “下乡”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遇清溪”品牌,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清溪镇梳理了成熟的旅游资源,打造两天一夜的“醉美清溪之旅”旅游线路,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该线路串联起银瓶山森林公园、耕山小寨、铁场客家围屋等10个景点,沿线农田环抱,客家围屋、广缘庵点缀其中。沿着这条线路游玩,游客既能感受悠长的客家文化,又能重走红色印记广缘庵,还可到莞香园探寻莞香文化的奥秘、在清溪圩品尝美食。

  “赏花”则是打造“花香清溪”品牌。清溪镇自2010年起连年举办“赏花行”活动,今年3月8日开幕的第十一届“赏花行”以“文旅融合 乐游清溪”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活动,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观赏禾雀花开盛景,是清溪镇“赏花行”活动的重头戏。为了让市民足不出户也能赏景,清溪镇举办了“我在大王阁等你”文化传统客家艺术展演及“青春舞飞扬”现代青少年舞蹈展演大型直播活动。(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