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东东莞清溪镇:创新推进文化和旅游同频共振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广东东莞清溪镇:创新推进文化和旅游同频共振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2-11-22 13:29

  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构建与乡村振兴、文化发展深度融合的全域旅游格局和“上山下乡,赏花会客”的旅游品牌体系。全球绿色城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旅游强镇、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些荣誉犹如镶嵌在客家小镇版图上的一粒粒珍珠,书写着有阵地、有产业、有颜值、有内涵的文旅融合“清溪答卷”。

广东东莞清溪镇:创新推进文化和旅游同频共振  

广东省旅游强镇清溪镇 清溪镇供图

  深挖文化内涵 提升游客体验

  9月28日至10月31日,清溪镇高标准、高规格举办“烽火铸忠魂——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和学术交流会,精选展出150多件张松鹤雕塑原作、书画和相关珍贵历史文献。清溪镇党委书记叶锦锐表示,这是近年来清溪镇文化事业发展的大事、盛事,也是以文化为载体,着力建设文化大镇、“雕塑之乡”的一项重要举措。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溪镇积极开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基层实践,挖掘客家文化资源,丰富客家文化内涵,用文化繁荣带动旅游兴旺。从张松鹤美术馆到莞香文化森林生态园,从御茗香茶文化农业生态园到汽车文化主题公园,从清厦客家文化古村到时代园林月季文化体验基地,一批项目落地建设,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的吸引力。

  清溪镇拥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当地利用非遗资源和客家特色糕点,开发了莞香茶、莞香酒、清溪蜂蜜等特色旅游产品,让客家文化成为可以被带走的“手信”。当地建立了麒麟文化馆,利用图片、文字和数字技术展示麒麟文化,开展麒麟制作及麒麟舞体验等项目。同时,成立麒麟文化非遗工作站,活态展示麒麟制作技艺,提升市民游客的体验感。

  清溪镇先后被授予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IMS中国魔术艺术创作基地、广东省客家新民歌创作基地等称号。为了用文化力提升旅游发展的内核,清溪镇探索多样化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挖掘、传承客家山歌、麒麟舞“一歌一舞”。同时,培养动漫、魔术本土人才,鼓励麒麟王等IP加强衍生制造和文化展示,积极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优势。

  完善旅游设施 丰富旅游载体

  涟滟清溪映翠薇,花开禾雀鹭低飞。翻开地图,清溪就像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美丽的银瓶山、悠悠的清溪河犹如“双翅”。进入清溪,66个精致街头小景、11个口袋公园、1675公顷绿地、28.25公里绿道营造出一幅幅“出门入园、转角见美、近悦远来”的城市美景。

  这是清溪镇不断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载体而结出的硕果。为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清溪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轴一带五区”旅游规划建设指挥部、最美清溪旅游集团公司,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党政统领、部门协调、市场参与的机制。

  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清溪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永续发展之路,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全镇43条河涌水清岸绿,6条重点路段“彩色林”景观优化升级,清溪大道、清溪河上游、银瓶山森林公园入园道路等景观提升工程以及11.68公里碧道已建成,“中国最美小镇”的家底更厚、底气更足。

  清溪镇全面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培育了一批产业融合的示范项目。如维康生态农业园探索“农业+旅游”模式,开展农业科普和拓展研学,被评为传承客家农耕的“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契爷石水库湿地公园开辟“水利+旅游”路径,被评为东莞市“我最喜爱的公园”;文化馆以“文化+旅游”为思路成立麒麟文化数字展示和校企联合培育基地等,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清溪镇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土桥、铁场、长山头、罗马等村发展乡村旅游,书写“湾区乡愁”的美好样本。

  2021年,清溪镇提出用一至两年时间健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基础要素,打造较为完善的两日游旅游线路产品,用三五年建设“六个一”工程,包括将大王山森林公园创建成为以“赏花”为主题的4A级景区、争取建成一座高品质的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建设一所旅游人才培训学校、形成一套资金扶持政策、推动一批新业态旅游项目落地、深入开展“春有赏花节,秋有登山节”的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大湾区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蓝图在手,清溪镇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正在绘就。

  文化与旅游“联姻”

  赏花与登山并举

  文化与旅游“联姻”是清溪镇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清溪镇努力构建“上山下乡,赏花会客”的文旅融合品牌体系,成功举办了11届“赏花行”和两届“登山节”活动,吸引了周边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旅游、登山健身,共赏禾雀花开的胜景,感受客家文化魅力。

  其中,“上山”是围绕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山水清溪”品牌。清溪镇开发了24处景点,构建起以银瓶山、大王山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公园体系。今年春节期间,银瓶山森林公园、大王山森林公园、耕山小寨和维康生态园接待游客约5.8万人次。其中,银瓶山和大王山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约4.9万人次。

  “下乡”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遇清溪”品牌,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清溪镇梳理了成熟的旅游资源,打造两天一夜的“醉美清溪之旅”旅游线路,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该线路串联起银瓶山森林公园、耕山小寨、铁场客家围屋等10个景点,沿线农田环抱,客家围屋、广缘庵点缀其中。沿着这条线路游玩,游客既能感受悠长的客家文化,又能重走红色印记广缘庵,还可到莞香园探寻莞香文化的奥秘、在清溪圩品尝美食。

  “赏花”则是打造“花香清溪”品牌。清溪镇自2010年起连年举办“赏花行”活动,今年3月8日开幕的第十一届“赏花行”以“文旅融合 乐游清溪”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活动,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观赏禾雀花开盛景,是清溪镇“赏花行”活动的重头戏。为了让市民足不出户也能赏景,清溪镇举办了“我在大王阁等你”文化传统客家艺术展演及“青春舞飞扬”现代青少年舞蹈展演大型直播活动。(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