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沙县小吃的转型升级之路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沙县小吃的转型升级之路

来源:人民日报2022-11-21 13:16

  沙县小吃的转型升级之路(一线调查·扩内需 畅循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扩大内需,要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如何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用足数字化、标准化这些“新能耐”,让传统行业赶上时代的脚步?记者走进遍布全国的福建“沙县小吃”一探究竟。

  热气腾腾的扁肉、酱香四溢的拌面、皮薄汁多的蒸饺……凭着一款款接地气的美食,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人走南闯北,叫响了小吃品牌,也做大了强农富民产业。

  小店换新貌,有“面子”更有“里子”

  “上学时就喜欢这一口。”江苏苏州市民赵彤欣刚刚大学毕业,提起沙县小吃近年来的变化,她连连点赞:“环境改善了,菜品种类更丰富,送外卖也很快。”

  小赵常去的沙县小吃店位于苏州市嘉元路。店主彭茂清讲起了自己的故事:“我很早就离开沙县,跟着阿爸叔公们外出闯荡。临街找个地方,一两张桌子,支起煤炉,就开始烧火做菜了。煤炉呛人的味道,我现在都忘不掉。”

  彭茂清说:“好多人印象中沙县小吃是环境简陋的小作坊,那是老皇历了!”走进他的店铺,橙色的墙砖擦得如镜子一般,一张张木质方桌干净整洁,开放式厨房宽敞明亮,小吃文化墙让不少顾客进店后眼前一亮,一看再看。“顾客都夸赞我们环境好!”彭茂清很自豪。

  彭茂清的经历不是个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都追求安心、舒适的用餐体验。”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鑫介绍,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近年来,沙县区依托沙县小吃集团,推广连锁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并对加盟的小吃业主提供管理培训服务。

  “回到家乡上课,我第一次了解到‘4D厨房’这个新鲜事儿。”彭茂清说,店铺的规范管理既要“面子”更要“里子”。“门脸装修得漂亮不说,后厨各类物品要做好区分;冰箱生熟分开,确保卫生;每件物品用完归位……这给了我全新的经营思路。”

  “取经”归来,彭茂清很快尝到了甜头,“完成店面改造升级后,第一个月营业额上涨了近50%。”

  集中培训见实效,政策“礼包”也不少。

  近年来,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线不断提高,各项税费减免缓退政策接连出台,让彭茂清感受到了浓浓暖意。“今年初,受疫情影响,我们有一两个月几乎没有营收,相关政策措施为门店减免房租,减轻了我们的压力。”他说,不仅如此,沙县农商行为小吃业主推出定制服务,“以前办理贷款得审核好几天,现在可以线上办理,方便快捷,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解了近渴,还要想办法增收。沙县小吃集团与各大外卖平台开展合作,组建专业团队为小吃店主提供外卖业务指导。

  “从图片展示到菜品打包、从点菜服务到售后客服,专业团队给我们提供了全方位帮助。”彭茂清说,今年以来,店里的外卖业务越来越火,“我有信心把餐饮质量和服务搞上去,拢住更多回头客。”

  数字化改造,经营效能提升

  沙县小吃过去以小而散的“夫妻店”形式为主,经营模式相对传统、粗放。而如今,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合作帮助小吃店进行数字化升级,为小吃店经营发展注入新动力。

  “数字化这把‘火’让门店生意越来越旺。”沙县金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赖大川说,“收银台的小小变化,就让门店管理水平大大提升。”

  赖大川举例,公司在河北石家庄市经营管理着数十家沙县小吃门店,应用收银结算系统数字化终端,把一笔笔不起眼的交易数据汇聚起来,“聚”出了价值。

  “比如,交易数据能够为改进产品和服务提供帮助。”赖大川说,通过收银结算系统的数据统计,他关注到拌面销量不够理想。招牌美食为何遇冷?“经过一番了解,拌面容易坨掉是主要原因。”赖大川说,沙县拌面传统吃法讲究边拌边吃,而在北方城市,为迎合消费者饮食习惯,门店多把浓稠的花生酱和面一股脑拌好,面容易坨,影响口感。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先尝试把花生酱调稀一点,可稀释过的酱料让一些消费者觉得品质下降;又在面里加入少许高汤,面不坨了,还添了汤的鲜香,销售额噌噌上涨。

  通过一组组数据,能精准找出经营短板:如果一个门店某几样菜销量占比不高,可能是掌勺师傅手艺的问题;如果一道菜在各家门店都不走俏,那可能是这道菜的菜谱需要改进;而如果一个门店整体营业额下滑,那么可能是这家店的环境和服务需要提升……

  从门店挖掘、归集的数据,应用价值不断延展。张鑫说,通过数字化手段分析沙县小吃门店运行状态,既能提升门店经营水平,也能为沙县小吃产品创新和菜品标准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倒逼供应商严把食品安全关、品质关,对提升整个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沙县区相关部门以门店收银结算系统和供应链数字化改造为切入点,建立完整的现代化服务体系和供应链渠道。福建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沙县区政府与沙县农商行签订合作协议,完成全国性沙县小吃数智化平台一期建设,连接约30家主要小吃配料供应商、数千家小吃门店及物流企业,实现小吃产业全流程的数字化线上管理,为小吃产业发展赋能。

  数据体系建设,还让门店获得了更多资源。

  “我们依托供应链场景开发的‘线上集合贷’,通过提取分析交易数据,核定授信额度,解决小吃店融资的难题。”沙县农商行相关负责人钟禄华介绍,截至今年7月末,该行已为1200多名沙县小吃经营业主提供1.45亿元信用贷款。

  降成本增品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江苏常州市的邓先生做沙县小吃多年了。菜品多,备料、备菜头绪多,以往,他总是忙得起早贪黑。

  “天没亮就要先去买菜。光是做蒸饺,一天得和近100斤面,把人累得直打瞌睡。”邓先生说,传统小吃店单打独斗,人工和原材料成本高。如今,店里的不少菜品都由供应商送货上门,大大降低了门店经营成本。

  “送上门”的产品从何而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小吃产业园建设不断推进,集聚小吃加工企业,为提升产能、优化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在产业园中央厨房的标准化生产车间里,一台台自动化设备高效作业,一条条流水线有序运转。

  “这边是蒸饺生产线,胡萝卜、包菜、大葱、鲜肉等食材由机器自动制成馅料;饺子皮同样由机器和面、自动成型,每个蒸饺均匀包出一边7道褶。”中央厨房负责人胡明宝饶有兴致地介绍,在这条生产线上,工人只需轻松操作设备,每小时就有7万多个、总重约1.1吨的半成品蒸饺制作完成,源源不断地供应到沙县小吃门店。“这样的自动化集中生产供应模式,能够大大减轻门店经营成本,还有利于加强餐食品控。”胡明宝说。

  中央厨房的建设,是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小吃产业园扩容升级,吸引相关企业聚集、延伸产业链条的一个缩影。张鑫介绍,从去年3月至今年年初,当地新增沙县小吃产业园用地200亩,投资1亿多元进行标准化厂房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吸引规模以上企业落地。一批食品科技企业、特色休闲食品企业、调味品生产企业纷纷入驻,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把企业引进来只是第一步,后续要为企业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近些年,税务部门指导企业充分享受各项减税、缓税政策;市场监管部门做起了上门服务的‘指导员’,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园区为企业减免租金,减轻经营压力。”胡明宝说,惠企政策暖意浓,企业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

  “在政策支持下,沙县小吃二产逐渐形成规模,将更好稳定产品供应、保障质量安全、推动产品创新、丰富菜品种类,同时进一步降低门店经营的设备、进货、人工等成本,为小吃产业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张鑫说。

  延链、破圈、出海,富了农户“美”了消费者

  有人走南闯北,也有人在家门口开起小吃店。在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一条名为“寻根追味”的小吃街上,不少游客在此品尝地道的沙县小吃。

  一家手打扁肉店铺前,店主俞和传熟练地让一个个扁肉源源不断“跳”上餐桌。“一楼做商铺,楼上可以住,盘活了资产,又增加了收入。”他说,游客在这里既能品尝原汁原味的小吃,也能近距离感受小吃文化。

  编制《沙县小吃产业种养殖规划》,推动沙县小吃配套产业更好发展;挖掘品牌效应,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沙县小吃从起初单一的小吃店,到如今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形成了产业间互相带动、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去年,沙县小吃的供应商、位于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山耕源食品有限公司投入生产。一袋袋腌菜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制作装箱,销往省内外。而腌菜用到的原料芥菜,成了农户增收的“金疙瘩”。

  “企业与村镇采取‘公司+订单’的运营模式,利用芥菜冬季生产的特性,在农闲时进行间作。订单种植面积200亩,当年就帮助合作农户增收100万元。”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俞邦村的致富带头人俞广清组建沙县益鑫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相关部门指导帮助下,实现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科学开展烟稻种植与制种。此外,中药材、香料和家禽等小吃相关农产品生产也办出了规模。去年,100多名社员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

  “一二产有效衔接、原料就地供给,能够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低成本的货源保障。同时,通过‘二产带一产’,也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和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张鑫说。

  “沙县小吃的转型发展,也在持续激活相关消费潜力。”张鑫介绍,当地着力开发文化旅游类产品服务,建设沙县小吃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特色景区;开发手提袋、春联等系列文创产品;拍摄小吃题材电影、舞台剧,推出文学作品……“延链”“破圈”“跨界”,沙县小吃为消费者送去更多美好体验。

  近年来,三明市还出台政策,在加快推进“沙县小吃”国际商标注册、支持沙县小吃集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举办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等多方面发力,帮助沙县小吃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沙县小吃法国门店根据当地消费者口味创新菜品,店里常常座无虚席;日本东京的首家沙县小吃店开业5小时销售收入超过1万元人民币;一条介绍沙县拌面的海外网站视频获得26万观看量和数万点赞……沙县小吃这一“街头小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到热捧,不少海外民众称赞中国美食“极富创造性”“别具风味”。在海外“走红”的沙县小吃,正成为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窗口。(人民日报记者 屈信明)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