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沈仲文:坚定不移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观察 > 正文

沈仲文:坚定不移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2-11-01 16: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将“高质量发展”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本质要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本路径,高质量发展是战略安排。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和强力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前提。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必须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体现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发展,贯彻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各个方面;不只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全国一盘棋”的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贯穿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一)

  大盘谋局,首在度势。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从中等收入经济体进入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都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多点突破,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这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历史机遇。

  看国内,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突出;另一方面,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

  方向明、宏图展,需要探路尖兵、发展样本。

  与40多年前启幕的改革开放事业一样,我国高质量发展也没有现成模板,迫切需要造就“排头兵”,突围前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系统工程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创新驱动的根本,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考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举措;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些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梁柱”。让“梁柱”坚实起来、强固起来,不是一时一地的事,而需要各地笃定心志共“攀高”。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通过改革开放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等等,需要各地破除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在更高水平分工体系中找准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圳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指出,广东、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把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写进对深圳的五大战略定位之首。

  在40多年发展历程中,经历多年“快跑”,深圳曾经率先碰到发展“天花板”,遭遇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一系列深层次挑战,感受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痛定思痛,深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果断走上淘汰落后产能的“腾笼换鸟”之路,在国内较早转向了质量效益型发展轨道。此后,深圳单位面积产出、单位产出能耗、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指标不断向好,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韧性明显增强,城市发展的质量效益特征日渐突出。

  国有重任,尖兵先行,志在示范。深圳有责任、有条件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为全国推动高质量发展“一盘棋”提供鲜活经验、树立闪亮标杆。

  (二)

  脚踏实地海让路,持之以恒山能移。

  新时代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迈上2万亿元关口,再到2021年突破3万亿元,连上两个万亿元新台阶,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占据着更加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深圳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发展均衡性、协调性日益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更加凸显,新一轮扩大开放提质加速,民生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深圳闯关夺隘、勇毅前行。

  深圳闯的是体制机制关。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顺畅高效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圳明确提出:“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简政放权、完善产权保护等领域深耕细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力探索;在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领域,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未来产业、创新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方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各方面,构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效机制;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快地方标准管理立法,不断深化质量技术标准的引领机制;制定实施《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发布全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持续完善绿色发展的约束机制。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成为深圳改革的发力点、靶点,攻坚克难,着力消除,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架桥铺路”。

  深圳干的是大事难事。高质量发展,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盯紧大事、抓住要事,迎难而上、爬坡过坎,才能达到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涵盖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巨大系统工程,深圳响亮提出“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吹响了迎难而上、攻克难题的“冲锋号”;深圳不断夯实实体经济这个经济“基本盘”,奋力锻造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样本,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持续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构建并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积极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平台,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通过重磅立法让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定心”,运用“互联网+”放大便利化通关模式优势,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仲裁高地,从各方面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汇聚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做实保障。敢挑大任、事不避难,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圳谋的是示范带动。深圳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秉持“先行”之志、笃行“示范”之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和发达国家差距明显,补齐差距亟待探索经验,深圳使出着力解决基础研究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两端”乏力、持续优化要素配置效率等实招硬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各地面临的共同课题,深圳探索实施“链长制”,为重点产业做好“链式服务”,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一言以蔽之,深圳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着眼于闯出新路子、贡献新经验。近年来,深圳在要素市场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治理等许多方面,经验举措屡获全国推广,既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圳的寄望,也折射出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的壮志雄心。在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的同时,深圳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并高度注重经验总结提炼、系统集成,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深圳前海一隅,制度创新跑出了新的“深圳速度”。“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深圳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拿出更多具有影响力、扩大受益面的制度创新成果,发挥好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三)

  抢占新赛道、壮大新动能,绝非一马平川、一路坦途。

  刀刃向内的痛、滚石上山的难,往往与高质量发展相生相伴。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跨越关口、探索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新要求。对深圳来说,就是要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率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锚定高质量、破解新难题、实现新突破。

  坚决用好“指挥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攀登高质量发展高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必须紧跟“指挥棒”步步踏实、天天向上。深圳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具体内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与各领域,坚决破除思维定式、工作惯性、路径依赖,坚决防止“闯红灯”“走回头路”等现象,扎实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实现经济、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等各领域各方面高质量发展。

  跨越关口向前冲。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等攻坚战,还必须跨越常规性长期性关口,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深圳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但仍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难题,更当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关键着力点,率先跨越关口、闯出新路子。深圳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答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时代考题”,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牢牢守住安全线。安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运筹维度、检验指标。深圳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必须直面经济全球化遭遇的逆风逆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牢牢守住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深圳要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助力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坚持补链、强链、延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力、竞争力,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内生动力。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扬帆再启航,奋进新征程,深圳要牢记党中央殷殷期盼,紧扣战略定位,全力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城市样板奋勇前行。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