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深圳生动实践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磅礴伟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观察 > 正文

以深圳生动实践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磅礴伟力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2-10-30 22:32

  沈仲文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

  “我们要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正式亮相时郑重宣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创新理论,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示范的引领者,深圳正在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将继续用最鲜活的案例、最生动的实践、最有力的诠释,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

  (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

  10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相互交织、相映生辉,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力解决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科学理论指导着壮阔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我国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提升到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升到1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八成,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第11位……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实现政治安全、经济安稳、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归根到底是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新时代的伟大飞跃,归根到底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引领下创造出来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攻克的难题、办成的大事要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胜利,都是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最显著、最有力的证明。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示。

  以2035年为时间节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明确的“两步走”的战略安排: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深圳是重任在肩的先锋之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深圳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和全国的时间进度表相比,深圳15年的提前量体现了使命所在、担当所在、价值所在。锁定全球标杆城市,深圳更是以先行之势、先锋之姿、所作之为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证明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二)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关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和科学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回望来时路,深圳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始终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成果融入自身建设发展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指引深圳乘风破浪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昭示了“深圳使命”:“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及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深圳由此成为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深圳不断拓展认识的深度、提升发展的高度、延伸辐射的广度,奋力争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佳示范。

  深圳用高质量发展作答增长之问。

  过去10年间,深圳经济发展实现了从“速度”到“质量”的转变:2016年,深圳GDP迈上2万亿元关口,2021年突破3万亿元,成为全球3万亿城市俱乐部中最年轻、极具活力与创新力的城市。深圳土地面积仅有约2000平方公里,创造了全国最高的创业密度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16.29户,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10.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中国大中城市地均GDP最高纪录——每平方公里土地贡献GDP超过15亿元。“增长的极限”成为一个动态平衡概念,深圳以创新驱动驰骋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深圳还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敢挑大任、事不避难,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圳用综改试点作答改革之问。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为全局性改革的探路使命没有改变。用足用好综合改革试点关键一招,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突破成势,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目前,先行示范区建设56项重点任务中,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14项已经完成,海洋大学筹建等42项取得重大进展;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18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深圳用人民至上作答成长之问。

  关于深圳的城市前缀,超大城市是当下表述,这不仅是因为超过3万亿元的经济总量,更是因为超过2000万的实际管理人口。从一个边陲小镇起步,深圳在42年间成长为国际性大都市,是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共同作用的成就。回顾这10年的发展,补短板是深圳城市治理的高频词,教育、医疗等获得长足进步。着眼民生长短板的同时,深圳实现能级的扩容。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深圳过去10年吸引了700万人“进城”,而城市人口的平均年龄仍然是活力无限的32.5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一张包罗万象的答卷。深圳始终用心作答,全力前行。

  (三)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承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深刻揭示了这一科学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我们学习、实践这一思想必须牢牢把握这些基本点,始终坚持这些基本点。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新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理论的时代,而且是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理论的时代。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深圳,正在推进的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既需要掌握和运用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也必将成为孕育催生思想理论创新的实践沃土。

  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创新才能引领时代。前进道路上,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深圳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读出“真理的味道”、悟出“活的灵魂”、学到“看家本领”,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奋进新征程,深圳方向明。

  深圳要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深圳先行示范的首要任务。今年6月,深圳重磅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学者郑永年表示:“‘20+8’政策布局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最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将有力支撑深圳可持续发展,助力、引领我国制造业发展。”深圳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继续当好“两个重要窗口”。

  深圳要成为法治城市示范。

  建设先行示范区,中央要求深圳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在《财富》杂志最新的世界500强名单上,深圳军团扩容至10家。深圳群体性涌现世界级企业的背后,是深圳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深圳的营商环境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比较优势。

  深圳要成为城市文明典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这是先行示范的应有之义。深圳有380多万户商事主体,也有270多万名志愿者;深圳是设计之都,也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勇于创业与关爱包容都是深圳的城市亮色,科技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都是深圳的无形财富。

  深圳要成为民生幸福标杆。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是“美好生活”的“基准线”。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的标尺却是一条更高的“优等线”:“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圳持续发力把发展红利变成可见可享的民生福利。

  深圳要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这是先行示范的低碳发展要求。经过多年的实践,深圳实现了空气质量达标、碳排放达峰、经济达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三达”模式,不仅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绿色低碳城市,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深圳探索和中国经验。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深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在纵深推进多重重大国家战略中,持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双向互动;及时总结经验、深刻揭示规律,把握历史主动、科学预见未来,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更多的开拓性实践素材,作出更大的原创性理论贡献,让马克思主义在鹏城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