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导 读
9月20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我是规划师》第三季第十二集《乡居》播出,节目引起了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青年同志们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共鸣。
《乡居》讲述了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延庆区四海镇大吉祥村、密云区大城子镇张泉村和冯家峪镇四个村镇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共生的故事。向观众展现了规划建设者们让乡村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决心和努力。
由市委宣传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我是规划师》第三季“生生不息”已经圆满收官,节目共12集,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生动记录了首都规划建设的具体实践。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展望新时代首都城市发展,聚焦更广阔空间、更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案例,体现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成果,全力做好新一季节目!
委学习实践班第七组王亮
北京不仅有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的古都风韵,有鳞次栉比、金碧辉煌的现代风采,更有泥融飞燕、水村山郭的乡居风貌。在长城下、在水库畔、在群山中、在花海里,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在规划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北京的碧水含金量更足、蓝天底色更纯、乡村风光更美、群众的生活也更富足。
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都是追风少年,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上开展着追梦之旅。新时代的规划建设者也将继往开来,用智慧和汗水不断塑造都市、乡村、郊野的未来,让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永葆青春。
委学习实践班第七组 伍毅敏
如何让一代又一代的城乡居民“记得住乡愁”?这集通过介绍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延庆区四海镇大吉祥村、密云区大城子镇张泉村等发展乡村民宿的历程,展示了村民从一开始“以后就在北京城里,不让孩子知道有这个村”的不回头不留恋的态度,到“年轻人每到周六日都回来帮着收拾民宿”的巨大转变。这样的巨变背后离不开多维度的协同发力,包括发展理念转变、乡村环境整治、有秩序的整体规划、基础设施补短板、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突破、外部力量参与的经营模式创新、城乡对话生活方式的兴起等。北京有近2/3的面积是山区,而山脚下是一座最具有消费能力的超大城市,这是北京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的底气所在。生态涵养区的居民为维系北京的良好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一定要有所收获,也一定能从绿水青山中有所收获,规划应继续在探索城乡共生共赢的城乡融合模式中发挥支撑作用。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门头沟分局学习实践小组冯佳兴
看完这一集节目,最深的感受就是专业的规划设计力量、统一的协调执行,将北京特色村庄打造成集文化旅游、精品民宿、统一村居风貌为一体的项目,非常令人震撼。片中的北沟村用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运用当地景观和建筑语言,探索着新时代下乡村和城市生活的关系,创造着相互关联的品质生活空间,纪录着慕田峪长城下的人文故事。张泉村通过对接美丽新乡村平台,抢先进入乡村闲置农房盘活的互联网平台,以互联网便利为农村闲置农房寻找租客。藏在大山里的村子迎来了更多外部资金、资源及先进理念和模式,让农民切实增收、使旅游人群享受优美环境。作为基层规划自然资源工作者,今后要继续严格执法履职,保护好村民合法土地权益,为首都城乡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门头沟分局学习实践小组苏楠
观看《乡居》后,驻村规划师们的工作让我感触颇深,他们作为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编制美丽乡村蓝图,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乡间民宿置身于青山绿水之中,不仅是自然美景的点缀,在规划师的助力下,乡间民宿还成为了村民绿色发展的产业。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乡村规划师们正在凝聚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的双赢。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房山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薛普琛
《乡居》讲述了四个不同村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不同的探索故事。北沟村、大吉祥村依托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资源,借力全市“百师进百村”活动,发展起了不同类型的民宿旅游,促进了富民增收。张泉村和冯家峪镇凭借密云水库及周边优渥的生态环境资源,分别借助互联网平台盘活闲置农房和利用中华蜂实现了产业的突破。这四个不同村镇的发展模式,对于同样有着优秀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的房山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依托自身历史自然优势,通过民宿、产业升级不断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努力实现新时代的美丽乡村振兴。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州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王庆娇
《乡居》“长城下、吉祥、追风、甜蜜”四个小片段,让我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怀柔区的北沟村,利用自然禀赋、长城文化,依托责任规划师,实现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径;延庆区的大吉祥村,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发展野生菌产业,实现了民宿与农业互动互促的良性循环;密云区大山深处的张泉村,以自然环境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冯家峪镇以养蜂产业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共生的发展路径。作为规自人,认真学习乡村振兴、生态保育与生态治理协作的优秀经验的同时,我深感使命之重,也十分庆幸自己能够亲身参与和见证规划蓝图愿景变“实景”,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中不断苦练本领,为实现水城共融、蓝绿交织、古今同辉的千年之城贡献力量。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顺义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张璐
长城脚下,一抹青绿,层林尽染中北沟村高低错落的民宿建筑群散发着质朴纯净的乡村烟火气;幽静古村,烂漫花海,郁郁丛林中大吉祥村乡村旅游链条承载起家乡振兴的美好愿景;水库之滨,天然氧吧,碧波荡漾间,张泉村的闲置民房重获勃勃生机;峭壁之上,百花精灵,巍巍青山下,冯家峪人民的生活胜蜜糖甜。跟随《乡居》的镜头,我们不仅看到了曾经乡里村间焕然一新的模样,更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在首都大地落地生花。城乡建设、中西文化浑然天成于一家,质朴民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一体,一砖一瓦中浓浓汇聚着规划人的设计妙思与乡土情结。《乡居》向我们展现出北京的生态涵养区涵养的不仅是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更涵养着乡村振兴的生命活力和共同富裕的人民情怀。作为一名首都规自人,我们要坚持在乡村规划中抓住发展机遇,注重生态保护“让鸟回来”,保留风土人情让“民俗回来”,聚力经济发展“让年轻人回来”,将乡村振兴落到千家万户、落到田间地头、落进老百姓的心坎儿里。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大兴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申姝祺
北京既有热闹繁华、川流不息的城市商圈,也有山花馥郁、深林如画的广袤乡土。“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乡居》以美丽乡村、绿色生态为底,一村美景一村情,向我们展示了生态富美的振兴画卷和“靠山吃山”的时代新解。在这里,村干部、外国友人、设计师们都成为了规划建设者,依凭湖光山色、稻田麦浪,用勤劳、智慧不断探索乡村振兴、农民致富途径,久久为功、攻坚克难,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半篇文章,留住了只此青绿的山水和此心安处的乡愁。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昌平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丁志国
在一千多年前,陶渊明的笔下就已绘制了一幅乡村宜居的和美画面,桃花源一样的环境和生活也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憧憬和期盼。助力首都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百师进百村”正当其时。我理解的乡村振兴,农村必须得美,规划师参与深挖当地特色的文化、农产品、饮食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游,真正实现民富村强,更让乡村的美更有品味、更有内涵。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平谷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焦志天
《乡居》介绍了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延庆区四海镇大吉祥村、密云区大城子镇张泉村、冯家峪镇乡村振兴的故事。4个村镇均在生态涵养区,充分发挥自身生态资源优势,结合人口资源实际,走出了一条生态反哺经济、生态致富的乡村振兴道路。我们的规划就是要深入民众、为民服务,在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大政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特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为群众致富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推动集体壮大、村民富裕、企业发展。作为基层规划自然资源工作者,我将在实际工作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平谷分局学习实践小组李迪
富于活力,而和谐有序;宜居宜业而生生不息,乡村还是乡村,却不是昨日的乡村,这是我观看完后最大的感悟。《乡居》中所提到的无论是“民宿中心”的北沟村、“生态致富”的大吉祥村、“资源盘活”的张泉村,亦或是“甜蜜生活”的冯家峪镇,都是靠着吃“生态饭”让原本落后的村子走向欣欣向荣的典型范例,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最好体现。
好山好水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作为一名规划自然资源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将“小我”融入“大我”,坚持规划先行,量体裁衣,为激发乡村内在活力助力;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为促进乡村绿色长效发展铺路,让群众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怀柔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韩雪婷
作为新怀柔人,《乡居》中的北沟村亲切又新鲜,每次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作为乡村振兴的案例,美丽北沟、文明大吉祥、活力张泉、甜蜜冯家峪都在讲述自己独特故事,都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让首都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退役军人村书记王全、规划院长张志杰、挂职第一书记李腾、土著蜂爸郭小力,他们都深深地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引领村民发展旅游民俗、蘑菇种植、中华蜂养殖等绿色产业,共圆生态梦想。作为基层规划工作者,更要紧紧围绕以怀柔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规划引领,坚持生态优先,为建设美丽怀柔、美丽乡村而努力奋斗。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密云分局学习实践小组尤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通过《乡居》,我看到北京密云、怀柔、延庆等远郊区肩负着守护首都美好生态环境之重任,与此同时,大家也在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上积极作为。打造优势产业、激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将美好生态转换成经济收益,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片中成功的案例,为我们探索建设更多美丽乡村提供了指引。作为一名首都规划工作者,我将在今后的规划编制工作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延庆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史俊义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居》提到的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延庆区四海镇大吉祥村、密云区大城子镇张泉村等,是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乡村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点燃乡村振兴引擎,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力作。实践表明,乡村旅游不仅可以脱贫,也可以致富,不仅可以为乡村创造物质财富,可以吸引城市群里的消费与投资,而且可以增强乡村自信,从根本上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只要付出汗水和智慧,以产业兴旺为着力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幸福为目标,就一定会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浇灌出无比美丽的振兴之花。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经开区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赵书婕
燕山长城下、密云水库旁,依托生态涵养区的景观禀赋和绿色定位,一批批村落为首都乡村振兴交出了新答卷。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从乡村规划保护到产业销售建议,责任规划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二是坚持共治共建,建立民宿集群,成立物业公司,美化乡村环境。三是创新路径,依托宅基地“三权”分置,打通使用权流转路径,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共同开发、共同收益。
无论街头巷尾,还是田间地头,规划师们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守人民立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促新时代首都发展生生不息。(连雅迪)
本内容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学习实践班、市规划院、门头沟分局、房山分局、通州分局、顺义分局、大兴分局、昌平分局、平谷分局、怀柔分局、密云分局、延庆分局、经开区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