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民革老党员的别样初心:耄耋之年投身乡村盼振兴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民革老党员的别样初心:耄耋之年投身乡村盼振兴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9-22 13:03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民革老党员的别样初心:耄耋之年投身乡村盼振兴

  郭大应(右一)与袁河村村干部商量村中事宜。 韩章云 摄

  中新网新乡9月22日电 题:民革老党员的别样初心:耄耋之年依然为乡村振兴奔走

  记者 韩章云

  记者刚走进袁河村村委大院,就听到屋子里传来“争吵”声。“污水窖井还得建,这样生活污水可以通过窖井过滤排掉,解决生活污水肆意横流的问题。”说话人是郭大应老人。一些村民对污水窖井工程有抵触情绪,白发苍苍的他正在用一口川味儿普通话耐心解释工程的好处。

  郭大应今年79岁,退休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位于河南新乡)的高级实验师,也是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民革老党员。作为一位资深农业科技人员,郭大应大半辈子都在和农村、农田打交道,即使是退休后,在别人眼中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依然在为乡村振兴奔走。

  2021年5月,郭大应主动申请来到河南省延津县榆林乡袁河村,做了村里的“乡村振兴顾问”。一年多来,他不领一分钱报酬,还倒贴近2万元退休金,和村干部们一起,帮助这个坐落于黄河滩区的小村庄“蜕变成蝶”。

闲暇之余,郭大应坚持看书学习。 韩章云 摄

  闲暇之余,郭大应坚持看书学习。 韩章云 摄

  尽管已近耄耋之年,但郭大应身体康健、思维清晰,来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解决村里生活污水横流问题。

  经过调研、试验,郭大应最终为村里确定了建设污水窖井的方案。为此,他主动捐资8000元帮村里买挖掘机和辅助物资。如今,袁河村60%的村户家都有了污水窖井,村里污水横流的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但作为一个外来人,仅仅抱着一颗赤诚之心想要在村里开展工作,困难多如牛毛。“远看像要饭的,一开口像搞诈骗的。”说起村民对自己的最初印象,郭大应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但他也有应对“法宝”:“我先是像搞传销那样和村两委一起把村民聚集起来,在村里开展各种主题活动。”

  一到节假日,郭大应就在村里张罗活动,文艺演出、读书会、趣味运动会……他还自掏腰包买肥皂、毛巾、书本文具等作为奖品。如此一来,村民们参与热情高涨,也听懂了他为袁河村做的乡村振兴规划。此外,他还积极为乡村小学、防汛救灾、大病患儿捐款,村民们渐渐理解了这个老人是真心帮村里谋发展的。

郭大应(右一)与袁河村村干部一起在村中走访。 韩章云 摄

  郭大应(右一)与袁河村村干部一起在村中走访。 韩章云摄

  对村里花钱大方,对自己郭大应却抠门到极致。

  村委大院对面一个农家院就是郭大应的住处。卧室里只有一张单人床、一张堆满书报的书桌、一个放在角落里的行李箱。一日三餐,老人只用一个电饭煲、一个保温桶就能做好。院子里停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车上载着郭大应捡来的废旧沙发垫,“这个留着,以后搞体育活动能保护一下。”摸着这个垫子,郭大应视若珍宝。

  对袁河村村支部书记潘家芹帮忙租的这个住处,郭大应满意得很,从来不提任何要求。平日出门,他朴素的衣着外经常挎着一个洗旧的帆布包,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

  老人简朴的生活让潘家芹感动不已。“郭老师是一心为了村里的发展,他自己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省下的钱几乎都拿来捐了。”

  为何退休后还一头扎在农村?老人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国家培养了我,我想让农村更美更富、农民收入更高。”

  郭大应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天福镇安家沟村一个家境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10人。儿时的记忆中,他家没有房子,靠租房租地耕种勉强糊口。但郭大应自小聪敏勤学,一路凭借学校、老师的资助,于1962年考入西南农学院土壤农业专业,依靠国家助学金完成学业。

  “没有国家的资助,我的家庭根本不可能供我上大学。”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郭大应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搞了一辈子科研。退休后,他拒绝女儿接他去武汉生活,向单位主动请缨,先是到新乡市封丘县韩堂村开展扶贫调研,2021年又到延津县袁河村助力乡村振兴。

  退休近十九年来,郭大应老人先后在七个村庄居住超过一个星期,两个村庄居住超过一年时间,每到一处村庄,他都当做自己的家乡一样为其发展出谋划策。

  “我能安心在农村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女儿非常支持我,老伴儿生前和我一起住在农村,捐退休金扶危济困她比我还热心。”郭大应说,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只想在有生之年为农村做更多事儿。

  郭大应的到来让袁河村发生了明显变化,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意识提高,村“两委”班子也更加团结,村级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村民们也早已接纳了这个说着四川味儿普通话的老人,隔三差五就会邀请他到家中吃饭,种的蔬菜水果也不间断地往他的住处送,村里的孩子们见到他打老远就叫“爷爷好!”。郭大应说,他已经和袁河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感受到其乐融融的幸福感。

  谈及未来,郭大应说,他会在袁河村继续探索农村垃圾处理、道路建设、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努力让自己发挥出更大价值。”(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