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剧本杀”包裹下的,是悬疑短剧转向现实的温情表达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剧本杀”包裹下的,是悬疑短剧转向现实的温情表达

来源:文汇报2022-09-21 16:12

  黄启哲

  冬至清晨,母亲目送九岁的儿子出门上学,先行出发的父亲在楼下暖车等待儿子。可不过一分钟的下楼时间,孩子竟在楼道里凭空消失。播出刚过半程时,《消失的孩子》就凭借丝丝入扣的剧情与对家庭情感的深刻洞察,被业界与观众一致看好,预言为今年悬疑短剧的一匹黑马。目前其7.7分的网友评分,与年初悬疑叠加“无限流”时间循环的《开端》相当。

  究其收获不错口碑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原著小说有着较高的还原度——《海葵》作为首发于网络平台的悬疑小说有着8.6的高评分;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剧本杀”式的叙事模式,带给观众更具参与感、沉浸感的观剧体验。不过,《消失的孩子》虽以黑马之姿赢得较高口碑,但距离《开端》和《沉默的真相》等“现象级”还差一口气。值得我们肯定的,是《消失的孩子》或许能在暂别上一个悬疑剧大热周期后,给予后续悬疑创作者以启示——相比于剑走偏锋一味渲染案件的离奇恐怖与夸大“人性之恶”吸睛,以“剧本杀”的叙事创新一样能将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困境讲出“悬疑感”;而更重要的,是让观众在与剧中人一同推理、经历过后,获得向善的温暖力量。

  “剧本杀”叙事下反思何为“爱的教育”

  “你叫杨远,但你从未走远。你的生活陷入一种循环的困境。”《消失的孩子》每集开头,都会以这样的第二人称展开叙述,细腻勾勒人物看似平静现实生活下的心理困境。而这也成为该剧带给观众的第一重“剧本杀”观感——仿佛“剧本杀”开局时每个玩家手中拿到的人物剧本,强化代入感的同时,也为同一案件的推理和剧情推进提供多元视角。

  而随着警方对杨远儿子杨莫失踪的介入调查,涉案人员逐一登场。相比于一般的悬疑剧,剧中人物不多,但都有作案动机和嫌疑,可每个人又似乎都有合理的不在场证明。女警张叶在侦破案件过程中,靠的不是天才般的灵光乍现,或是对于早早锁定嫌疑人后的执着追踪,而是通过拼凑一块块线索拼图,不断排除“干扰项”来找寻真凶。而这一呈现,也与“剧本杀”的游戏进程相似,是为第二重“剧本杀”观感。

  第三重“剧本杀”观感,则来自于剧集在围绕“儿童失踪案”这一主线故事推进同时,更在线索交叠与剧情穿插中,牵出藏尸冒领退休金案、女房东遭遇性侵案。案中案、连环套的结构在悬疑剧创作中并不鲜见,但《消失的孩子》选择的呈现方式,更接近于“剧本杀”支线剧情、支线任务的处理:即案件的关键人物高度重合,彼此关联、互为因果,唯有逐一破解,相互论证,方能让真凶浮出水面。

  值得肯定的是,主创将“剧本杀”游戏引入影视创作,不只是为给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追剧体验,而是在这种叙事逻辑下,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精准再现与深刻洞察,从而凸显对于何为“爱的教育”的反思追问。

  故事一开头,是老旧小区“文明家庭”门牌下,屋里厢的“鸡飞狗跳”。父亲杨远在熬夜赶工中睡过了头,伴随着母亲陶芳喋喋不休的抱怨,手忙脚乱地挤牙膏刷牙。镜头一转,儿子杨莫唇边挂了一圈奶泡,边吃早饭边补昨晚落下的功课。听到丈夫是为贴补家用接零活“开夜车”,所以疏忽了孩子的功课,陶芳语气缓和不少,当得知能赚一千五,她嘀咕一句:“刚好够儿子下个月的兴趣班费。”镜头再次切回客厅,杨莫趁母亲离开的这不到一分钟,就放下作业,玩起了小汽车,眼神却忍不住望向了门口的鞋。

  仅两分钟的剧情,寥寥几句日常对话,就将一对为儿子操劳焦虑,彼此关心却又在教育理念上颇多龃龉的夫妻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映射出当下无数普通家庭的真实生活场景。而另一边,儿子杨莫惧怕母亲、贪玩也为之后的“凭空消失”埋下伏笔。资质普通的孩子,一边面对的是母亲高压“鸡娃”式教育,一边是父亲的宽容但敷衍的陪伴,最终选择在邻居女孩的诱导下逃离家庭。

  “我以为自己会和那些传统的父亲不一样,能倾尽所有的时间和爱,陪伴他的成长,成为一名好爸爸……可是我自以为是的爱,还是把孩子越推越远。”儿子失踪后,杨远的独白,道出愧疚与自责。对比母亲陶芳给予孩子的外在教育压力,杨远也在有意无意中消耗着孩子的信任。对大人并不起眼的小事,却能够对孩子产生的深重影响。正如他自己所说,可能在孩子走失之前,他已经在一次次食言中把孩子“弄丢了”。

  悬疑短剧“集体哑火”?噱头之外更要找准话题发力点

  有人说悬疑题材要以奇情、惊悚抓住观众,可这部《消失的孩子》除了最终落网的性侵罪犯,并没有传统悬疑剧中所谓的“终极反派”“全员恶人”,更没有血腥残忍的犯罪呈现与复杂狡诈的阴谋布局。看似“平凡”“普通”,何以牢牢揪住了观众的心?

  是“剧本杀”的创新叙事包裹下,扎实的现实生活根基。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为罪恶猎奇而生的“模板”,也不是为推理炫技而生的“工具”,而是仿佛就住在我们隔壁、工作邻桌的普通人:大人为生计奔波为家庭忙碌,孩子企盼着在学习玩乐之余渴望家人的关爱。也正因如此,他们所遭遇的家庭问题,也更能够引发广泛大众的共情与思考。

  剧集播放前期,讨论度颇高的,是魏晨饰演的袁午。名校毕业的他,原本有着令人艳羡的工作与幸福美满的家庭,可因为沉迷赌博,不仅妻离子散,还连累父母变卖房产还债。由于患上神经官能症,袁午工作受阻,所以当父亲去世后,他一念之差选择藏匿父亲尸体冒领其退休金。从天之骄子沦为藏尸赌徒,他经历了什么?追溯成长轨迹,父母对于其生活起居乃至婚姻的包办、干预,塑造了其懦弱、逃避的个性,间接造成了命运的悲剧。剧集没有用所谓“妈宝男”的标签妖魔化这个人物,而是细腻克制地呈现他在“爱与被爱”中迷失踏错的彷徨与无助,呼应全剧对于家庭情感与教育的主题探讨。

  《消失的孩子》尚未完结,已经有观众直呼找回昔日国产悬疑剧的追剧惊喜。确实,曾有一度,“悬疑短剧”是国内品质好剧的新锐力量。2017年,一部12集的《无证之罪》上线,让观众看到“悬疑短剧”的魅力。2020年,《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楼》《白色月光》等更是密集上线,这些剧集都通过案件推理过程试图折射家庭、情感、职场等诸多话题,在观众中收获不错口碑。而“悬疑短剧”小成本、小体量撬动大市场的成功路径,更使其成为影视创作风头最劲的热门赛道。多个网络平台还专门推出针对悬疑短剧的品牌“悬疑剧场”“迷雾剧场”,无论从投资规模还是演员阵容上均有大幅度提升。

  客观来说,这些短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影视剧越拍越长的“注水”风气,通过强剧情、快节奏、重推理的创作模式,带给观众欲罢不能的观感。反过来,其良好的市场反馈,也让平台和制作公司看到短剧的商业价值,从而形成创作的正向反馈。

  然而,繁荣背后亦有隐忧,这些热门作品存在的叙事、主题等问题也在此后的同类型作品中进一步暴露。比如,去年集结段奕宏、郝蕾、祖峰、吴越等一众“演技派”的《八角亭谜雾》,原本备受瞩目,可收官时网友评分仅5.6。过分追求鬼魅氛围的营造,留下故弄玄虚的观感,硬生生将好故事、好演员拖入平庸的境地。而在今年,体量稍大的几部《猎罪图鉴》《重生之门》《江照黎明》等在题材内容上各有突破,但遗憾都“高开低走”。相比于剧集中后段节奏拖沓的观感,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主创安放在角色身上的标签、话题“过载”,反而忽略了现实合理性与主题导向,最终没能令观众满意,草草收场。相较之下,《谁是凶手》《回廊亭》《双探》等剧集在市场激起的水花更小,甚至导致“悬疑短剧哑火”的声音甚嚣尘上。

  在这一瓶颈期,《消失的孩子》未必能够成为同题材的标杆、精品,但它的出现为悬疑短剧创作找到了新的发力点——当悬疑回归现实的温情表达,未必会折损推理的锋芒与主题的深刻性,反而在大众共情与讨论中,成为深沉向善的正向力量。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非遗精品展演进中学

  • 山东荣成:海带“插秧”正当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