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超级工程“隧”行 南北畅通未来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超级工程“隧”行 南北畅通未来

来源:大连日报2022-08-26 11:52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吉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大民生工程——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该工程是一座“超级工程”,也是我国北方海域第一条大型沉管隧道,被称为“南有港珠澳,北有大连湾”。项目建成后,将为大连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对于缓解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功能、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打造环渤海、黄海沿海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

  8月5日23时26分,中交一航局承建的我国北方首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E18管节顺利完成安装。至此,大连湾海底隧道沉管安装任务全部完成。当下,大连湾海底隧道进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

  北方严寒条件下首条沉管隧道

  盘点全球已建成的深海沉管隧道,绝大多数海水温度不低于结冰临界点。因为,如果气温达到临界点以后,混凝土会受到冻融循环的破坏。就像一棵白菜冷冻后再解冻,就会化成一滩水,混凝土受到冰冻解冻的拉扯,会遭受致命打击。解决这个难题,对我国沉管隧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中国地图,黄海和渤海为我国纬度最高的海域,大连的纬度和我国北方最大河流黄河的“几字形”中的“横”纬相当。如果能够在大连的气候环境下建设海底隧道,也就意味着具备了在国内任何水系建设沉管隧道的能力。中交一航局的专家们通过大量测试,建立了极寒环境下的混凝土模型,用于混凝土结构百年耐久性的预测。同时,围绕工程“百年标准”的质量要求,通过大量试验,解密了极寒条件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密码,以及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极限值。

  海底隧道的北出口位于老甘井子地区,南出口连接着繁华的中山区,向南直达港湾广场和东港,向西可以直接进入疏港快速路。对于北岸的一老(老甘井子)一新(钻石湾)和南岸的中山区而言,这条海底隧道的意义不仅仅是通行时间缩短至5分钟,其社会意义更加不言而喻。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项目建设还要考虑城市规划和既有建筑,为了保护大连港原有地貌、减少南北两岸的拆迁工作,沉管隧道的优势充分凸显。与矿山法、盾构法相比,沉管法隧道在海底的埋深更浅,可以减少隧道陆域连接段里程,这就意味着大连湾海底隧道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土地占有率,既减少了拆迁量,又为今后城市布局提供更大空间。

  书写沉管隧道建设领域“中国速度”

  随着8月5日大连湾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E18管节顺利完成安装,20个月完成18个航母级沉管精准安装任务,创造了世界跨海沉管隧道建设史上安装速度最快、用时最短的新纪录,书写了沉管隧道建设领域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世界跨海沉管隧道施工领域的领先优势。

  大连湾海底隧道是我国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的又一项技术要求高、施工环境复杂、环保要求高的超级工程。工程海底沉管段全长3035米,由18节沉管组成,其中,标准管节重约6万吨,相当于中型航母的排水量,曲线段曲线半径达到1050米,为国内曲率最大、半径最小的曲线段沉管隧道。本次安装的E18为全线最后一个管节,安装位置处于E17管节和最终接头之间,管节首尾净距仅1米,必须采用“填空”法安装。面临施工水域最狭窄、系泊工艺最复杂、安装空间最小、沉放控制难度最大、撤船工序最繁琐、尾端GINA保护难度最大等6项安装难度“之最”,也使得E18管节成为全线安装难度最大的一个管节。

  项目团队根据现场情况多次优化锚系布设方案,合理调整带缆位置和顺序,优化系泊流程并对管节安装完成后的后续工作进行了细致部署,为管节顺利安装扫清障碍。5日6时,沉管浮运工作正式启动,23时26分,经过约17.5小时的紧张施工,E18管节安装对接工作顺利完成。测控系统显示,E18管节安装精度符合设计及验评标准,大连湾海底隧道沉管浮运安装圆满“收官”。

  分段施工 陆域工程基坑开挖完成

  大连湾海底隧道南岸陆域工程作为整个海底隧道体量最大的市政交通工程,主要功能是海底隧道由北向南上岸后衔接各市政道路的重要纽带。为分散交通压力,采用两级分叉、三向分流的交通组织策略,共设置三处出入口。施工区域位于进出东港商务区核心道路,周边分布繁华商业区、居民区、旅游景区及各类企事业行政单位,且地下管网极其丰富。为最大程度保证交通便利,尽可能减少对市政交通的影响,畅通周边市民出行,项目施工团队将陆域工程分为7个施工区段进行分段施工。此次完成的项目基坑为“咬合桩+内支撑”结构型式,最深达16米,宽达45米,土方开挖及外排共计约36万立方米。

  为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及工期要求,负责施工的海隧陆域项目部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加强细节管控、注重复盘提升,克服了外协征迁、交通调流、新冠疫情等诸多难点影响,同时联合交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实行3次大型交通导改,新建导改路4条,接线道路3条。施工期间,项目团队迁改数十条管线,涉及天然气、污水、供热、电力、给水、涉铁等,成功解决人民东路下穿地道段跨铁施工、隧道匝道登陆段涉铁迁改,以及隧道主线段交通导改调流等重难点问题。同时积极采用管线腾挪架设、移位避让防护等管线临时迁改的方式,保证基坑开挖施工进度,全力推进各施工段作业面提前形成。

  光明路延伸工程立交桥直通后盐高速口

  光明路延伸工程为南北走向,位于大连市东北区域,穿越甘井子区。起点与海底隧道工程相连,向北终点为201国道,全长约6.9公里。建设标准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南与海底隧道相连,向北以桥梁上跨梭鱼湾20号路、甘井子火车站10条铁路线,与东方路形成全互通立交,联系金三角、泡崖居住区、生态科技城和未来大石化改造区;以分离式地下隧道下穿大石化医院和大连石化有机合成厂,隧道全长约2公里;与中华路形成全互通立交,联系华南商圏、生态科技城和龙头石区域;与振连路形成全互通立交,联系泉水居住区和开发区、大窑湾高速、鹤大高速;最后上跨201国道向北预留连接202国道的接口,并与201国道形成全互通立交,连接金州城区和沈海高速。

  目前,光明路隧道西线累计进尺1322.1米,累计完成91.2%;东线累计进尺1337.6米,累计完成92.3%。光明路桥梁工程桩基已完成503根,占比83.9%;墩柱已完成268座,占比69%;现浇梁已完成51联,占比49.5%;转体桥1座已完成;跨201国道钢箱梁加工制作已完成。

  将成为连接主城区新市区的快速主干路

  大连的城市地理特点使中心城区(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的空间发展形态大体上呈“C”状,由于被大连湾分隔,南北方向通道少,老市区进出交通“瓶颈”问题突出。随着香炉礁物流园区、东港商务区和梭鱼湾商务区的开发建设,大连湾地区已逐渐成为吸引商业投资和市民居住的黄金地带,但因为该区域的原始交通条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步伐,给商业开发和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正是落实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大连湾南北两岸的联系,拓展大连市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大连经济发展,早日实现“钻石港湾”的“两岸一体化”的需要。建成通车后,将与光明路延伸工程及已竣工的光明路、振连路成为又一条进出主城区、连接主城区与新市区的快速主干路。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受宠

  • “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