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沪苏浙皖主要领导再聚首,长三角朋友圈为何这么“热”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沪苏浙皖主要领导再聚首,长三角朋友圈为何这么“热”

来源:澎湃新闻2022-08-16 10:39

  炎炎夏日,与气温一同升高的,还有长三角“朋友圈”。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在全国经济版图上举足轻重。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首次举行可追溯至2005年。自2018年以来,新一轮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已经召开了4次,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分别担任过一次东道主。众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共谋高质量融通合作,共商一体化发展大计。

  2022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历经“四年一轮”,再次回到上海。大江奔流,勇立潮头,一年一度再聚首,长三角时代图景又见波澜壮阔大场面。

  三年行动计划

  2018年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早在2018年1月中旬,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的主要领导就曾在苏州座谈,时隔不到半年,他们又“碰头”了。

  会议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编制完成为标志,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年行动计划的内容覆盖12个合作专题,拓展到产业合作和民生工程方面,同时进一步聚焦交通互联互通、能源互济互保、产业协同创新、信息网络高速泛在、环境整治联防联控、公共服务普惠便利、市场开放有序等7个重点领域。

  会议商定,对比较紧要又具备条件的事,要抓紧干起来。会议梳理提炼了30多项重点合作事项清单,包括专项行动、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和规划编制等,纳入工作要点,确保合作事项能够落地。

  比如民生工程方面,积极研究探索急诊和部分门诊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可行性,实施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等项目。同时,旅游、体育、养老等人民群众关心的合作事项也被纳入了三年行动计划,努力使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践成果惠及百姓。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签署了11个合作项目,涉基金、环保信用、基础设施、信息化、区域合作、商务等领域,包括长三角地区5G先试先用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申宁杭合四城轨道交通扫码便捷通行合作意向书等等。

  也是从这场“上海会议”开始,延续十余年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换成了一种高密度的开法。

  除了主要领导们的座谈会,还配套召开多个工作会议、确定新的具体合作项目乃至举办论坛、安排实地考察等等,长三角的合作浓度愈发显现。

  “1+1+1+1>4”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半年后的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九天后,2019年5月22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芜湖召开。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等先后进行。

  彼时,谈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语境,又有了新的变化。一年间,共绘“一幅图”、共下“一盘棋”、共治“一江水”、共建“一张网”、共推“一卡通”,已经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

  这场座谈会审定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9年工作计划》,部署了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事项。此前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推进,也为实施落实《规划纲要》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就是要把设想和谋划逐一分解、落地。在这一过程中,要多方动员、形成合力,上海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携手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

  对于“龙头作用、各扬所长”,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谈及自己的理解,“核心就是深化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合作共赢,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

  座谈会上,李强还提及了一个算式:“对于当前长三角而言,最紧迫的不是简单地各自补短板,更重要的是竞相拉长板,把各自优势变成共同优势,实现‘1+1+1+1>4’。”

  多年来,作为“龙头”的上海,持续发挥着引导推动作用: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共拉长板、共享优势,在科技创新联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基础设施联通、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特别是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聚焦制度创新,率先探索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共同体”

  2020年6月5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沪苏湖铁路开工仪式在浙江湖州举行。这是长三角一市三省首次联合举行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拉开了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帷幕。

  当时恰逢《规划纲要》实施一年,也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加速复工复产复市、力促“六稳六保”的特殊时刻。

  这场座谈会审定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合作事项清单,着重就落实“六稳”“六保”、践行“两山”理念、深化应急协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共同推进的重大事项。

  正是在这样的重要场合,“共同”二字被频频提及,“共同体”一词深入人心。

  “共同育新机开新局、更好服务国家大局;共同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共同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强化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共同放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引领效应;共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共同完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机制。”

  八个“共同”,使长三角一市三省真正成为休戚与共的“区域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会议期间,包括沪苏湖铁路在内的一批重大项目和合作事项,或正式开工,或明确规划,释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深入推进的明确信号。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总书记再次为这片占全国经济总量近四分之一的热土指明了发展方向,“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有媒体指出,这是“迄今为止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高规格的推进会”。由此可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上升,也在外部环境的变局中,凸显出特殊的战略意义。

  “稳”和“进”

  一年后,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于2021年5月26日在江苏无锡举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会议同期举办。

  同年5月27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正式揭牌。该办公室由科技部与三省一市相关部门共同建设,为高质量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展开各项工作。

  事实上,在揭牌之前,一体化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加速期,长三角呈现出上海龙头高高引领、江浙两翼开合奋进、安徽强势发力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特别是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一市三省进一步紧密携手,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在中美经贸摩擦和疫情灾情等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长三角成为全国复工复产最早、成效最好的区域之一,以自身的“稳”和“进”有力支撑了全国发展大局。

  与此同时,第一份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期满,下一步行动方案也已着手定制。2021年的座谈会审议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重点围绕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增强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动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历经“四年一轮”也再次回到上海。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共担新使命,同谱新篇章”,一市三省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做出新的谋划、新的部署。

  (澎湃新闻记者 陈少颖)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