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奏响“三部曲” 激活内生动力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奏响“三部曲” 激活内生动力

来源:大众日报2022-08-12 11:54

  本报记者 胡 磊

  孙亚飞 薛良诚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聊城奏响强投资、扩需求、促消费的“三部曲”,为建设加速崛起、敢为人先、近悦远来、时尚宜居、安定和谐、昂扬向上的“六个新聊城”拉满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上半年,聊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7%,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

  突出项目为王

  带动有效投资

  7月29日,在聊城高新区的聊城化工产业园,省级重大项目、鲁西集团年产120万吨双酚A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64亿元,总占地面积255亩,亩均投资强度2500万元,主要建设6套年产20万吨双酚A生产装置及配套原料输送、产品储存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增加120万吨双酚A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加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30亿元。

  鲁西集团年产120万吨双酚A项目落户的聊城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产品关联度强、资源循环利用率高,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煤化工、盐化工、氟硅化工、化工新材料及化工装备制造相结合的产业链。如今,聊城化工产业园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充分整合与利用区域资源,形成特色鲜明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工产业集群,将园区打造成为省市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今年以来,高新区围绕86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对标全省、全国一流标准,在行政审批、市场准入、项目投资、要素保障等方面,提供‘一体化、全周期’服务,推动项目建设加足马力。”聊城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纪工委书记、监工委主任朱炜表示,聊城高新区坚持“项目立区”理念不动摇,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后盾。

  扩内需稳增长,需要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聊城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市域统筹机制,推动优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在山东金蔡伦纸业有限公司新上的纸机节能升级改造项目现场,10余名工程师正在调试智能化纸机生产线。

  山东金蔡伦集团总经理陈萧告诉记者,金蔡伦纸业是集团的核心文化板块。2021年2月,山东金蔡伦集团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投资6亿元启动金蔡伦纸业纸机节能升级改造项目。作为省级重点技改项目,该项目携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重点实验室对生产技术、产品性能、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全流程升级改造,并共同研发了国际领先水平的3600纸机生产线。

  “目前,该项目第一条3600纸机生产线已经完成调试。它比传统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30%,降低能耗20%。项目全部投产运营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税收1.8亿元。”陈萧说。

  聊城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服从项目快、一切为了项目干,已推出“链长制”“服务专员”“干部助企远航”“金融管家”“企业家监督员”等一系列举措,并通过市级领导干部联系跟进,专业团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审批帮办代办等“保姆式”服务,为项目落地投产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支持。

  今年上半年,聊城新签约过亿元招商引资项目221个,计划投资总额737.4亿元。298个实施类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90.3%,完成投资337.4亿元,超时间进度8.2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5.2亿元,增长25.3%。此外,储备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85个,总投资2513亿元。今年,聊城还将实施137个省级重点项目、200个左右市级重点项目、300个左右县级重点项目,严格把关计划实施项目和储备项目,发挥专项债的撬动效用。

  提升基础设施

  夯实发展根基

  近日,济郑高铁项目传来喜讯,项目继跨S333省道128m简支拱B1节段顺利浇筑后,聊城西制梁场圆满完成691榀箱梁预制任务,济郑高铁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济郑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是山东“四横六纵”高铁网的西部出省通道。济郑高铁山东段共设长清站、茌平南站、聊城西站、莘县站四座站房,设计时速350公里,届时济南至郑州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

  济郑高铁也将是途经聊城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对构建聊城立体大交通体系、凸显聊城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济郑高铁山东段的主战场,我们全力支持项目建设。”聊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福亮介绍,济郑高铁聊城段全长115.3公里,占山东段总里程的68%,概算总投资207亿元,力争今年完成主体结构建设,预计明年6月份整体完工。高铁线路项目架梁施工力争年底全面完成“三电”及管线迁改、钻孔桩、承台、墩身等工程,预计明年年底建成通车。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增长极。济郑高铁聊城段已累计完成投资114.9亿元,占总投资的55.5%;聊泰公铁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约占总投资的40%;雄商高铁聊城段开工前各项属地工作已经完成;东阿至阳谷高速公路已完成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社稳、通航、可研报告的预评估等前置工作;聊城民用机场项目选址阶段工作已经完成,现处于预可研阶段。

  8月5日,全面开工的聊城市徒骇河蓄排引调水能力提升工程,正在实施防汛道路修建、险工段防护加固、改建泵站和维修穿堤管涵等工程。

  “聊城市徒骇河蓄排引调水能力提升工程是列入《山东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聊城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清单工程,也是列入省、市‘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预计2023年5月完工。”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景贤介绍,工程完工后,将有效提高河道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改善河道两岸防汛及管护交通条件、提高工程管理和防汛调度能力,提高农田灌溉能力,提升农田作物产量。

  除了四通八达的陆域交通网络,聊城的河湖水系数量同样优势明显——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00多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9条。近年来,经过持续的河湖渠综合治理,聊城已基本形成集防洪、灌溉、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五横六纵”骨干水网体系。

  聊城市水利局局长贾相云介绍,聊城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理念,以“五横六纵”为骨架,重点围绕主城区和三个市属开发区,谋划建设一批“河、湖、库、渠”连通、拦蓄工程,通过水系连通、水体置换,实现互连互通、库河同蓄、五水统筹,构建集防洪排涝与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多功能于一体的水系布局,进一步擦亮“江北水城”名片。

  今年以来,聊城落实省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计划,在加速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及现代水网体系的同时,启动可再生能源倍增计划,有序推进整县光伏规模化开发,加快华能高唐风电等21个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东昌府区100MW智慧光伏等20个项目;加快布局现代化电网,补齐城乡供电能力短板;完善优化油气管网,抓好市LNG应急调储项目建设,做好煤气油储备,强化能源应急保障能力。

  挖掘内需潜力

  激发消费活力

  点燃夜经济,撬动消费回补,聊城正持续打造标志性夜经济消费场景,提升网红打卡消费品牌,引导个体工商户有序融入,激发夜经济持续向好。

  在聊城开发区当代国际广场,一条由彩色集装箱错层搭建的小吃街点燃盛夏消费季。这条被称为“当街”的网红打卡地,给聊城市民带来时尚而潮流的消费体验。

  “‘当街’项目是我们为加快地方特色街区建设、助推夜经济发展、刺激商贸恢复的一次尝试。”聊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光表示,“当街”作为聊城开发区重点培育的步行街提升改造项目,对发展夜经济、促进消费稳中提质起到有力拉动作用。

  面对市民不同消费需求,聊城各县市区还策划推出了家电消费券、汽车消费券、不动产消费券等一系列惠民生、促消费活动,联合辖区内各大商超、门店、卖场等,为消费者送上最大优惠,真正实现了市民得利、商家赚钱、市场回暖、区域发展的共赢。

  “我刚买了一台空调,用家电消费券直接抵现500元,挺合适的。”聊城市东昌府区市民刘士春说。

  “在市区两级消费券的推动下,百大三联家电城6月份的销售额为1.02亿元,同比增长37%。”东昌府区副区长赵亚秋介绍,《东昌府区促进家电消费若干措施》实施以来,消费者在云闪付平台共领取消费券8031张,云闪付核销7558张,使用财政补贴170.31万元,用券销售3636.76万元,直接带动消费6260万元。

  政策发力,释放了消费潜力,激发了经济活力。今年6月,聊城发布《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稳住经济运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若干意见》,涉及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扩量提质等6方面的23项政策措施已陆续落地见效。“此次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有8项直接涉及财政职能,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能及时帮助企业、商户减负纾困。”聊城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锐说。

  “7月19日,县财政和税务部门帮助我们重新梳理了税收政策,提醒我们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我们及时办理了留抵退税,197.06万元税款两天就到账了。”冠县冠星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部长韩书华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冠县强化财税协同,全面落实‘退、缓、减、免’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改善中小企业现金流,帮企业渡难关、提信心、促发展。”冠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贠庆臣介绍,冠县财政局会同税务部门组成政策宣传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企业”活动,帮助企业了解留抵退税相关政策,并对全县留抵退税规模和构成情况进行摸底,统筹上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和自有财力,做好库款资金统筹协调,确保退税资金及时退付。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督促连锁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只开店、不管店”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停售……12月新规,一起来看!
2025-11-28 17:11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