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遗有新人| 蔡思雅:十指悬丝舞乾坤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非遗有新人| 蔡思雅:十指悬丝舞乾坤

来源:荔枝新闻2022-07-31 09:53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荔枝新闻推出“青春守艺人”系列双语微纪录片《非遗有新人》,穿越千年文脉,跋涉千山万水,记录传统非遗的焕新故事,聆听青春传承的时代之音。一期一会,影像留住记忆,涵养精神文脉、厚植文化自信,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赓续绵延的中华文明。

  泉州,古称“刺桐城”。一千多年前,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满城开遍火红的刺桐花,云屋万家,楼雉数里,有着被全世界竞相称颂的繁华。世界各地的商人、旅行家纷至沓来,在多元的民俗与宗教活动中,一种源自中原的木偶戏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这就是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称“嘉礼”戏,意为隆重嘉会中的大礼。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正值暑假,泉州木偶剧团的保留剧目《火焰山》又一次在上演,主要的表演者是90后演员蔡思雅、张耀华等十多人。这是这个剧目创排以来演出的第4000多场。孙悟空在细细丝线的操纵下腾云驾雾、斩妖除魔,引起现场两三百个小朋友阵阵欢呼。

  闽南地区的小朋友对木偶戏并不陌生。许多年前,还是小朋友的蔡思雅经常在电视上看木偶戏大师黄奕缺表演驯猴——毛茸茸的小猴子在老师傅操纵下活灵活现,抓耳挠腮、蹿跳摇尾,像真的猴子一样。这在小思雅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初中毕业时恰逢泉州艺术学校招收木偶戏学员,她就马上去报名了。

  指尖绝技 宛然如生

  看起来神奇、有趣的提线木偶表演,亲自上手时,才发现没有想象中简单。泉州提线木偶经历了千年不间断传承与积累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线功线规,独有的剧种音乐傀儡调,和精美的偶头雕刻造型艺术。成为一名木偶戏演员,不仅要学习线功技巧、唱念道白,还要学会木偶的穿线布线、造型组装。从0到1总是特别难。在艺校的前两年,思雅都在枯燥的重复中练习基本功,“上午练习线功线规,下午学习唱曲,单单掌握拿钩牌的手势就训练了一个星期。”

  清代人蔡鸿儒在《晋水常谈录》里写道:“刻木为人,外披以文绣,以丝牵引,宛然如生,谓之傀儡,所云木丝也。泉人最工此技。”与大多数木偶表演相比,泉州木偶提线多,操控难,最普通的木偶就有16条线,多的甚至达到36条以上,表演起来细腻逼真,惟妙惟肖。

  笃定一辈子要从事木偶表演的思雅从最基本的放线、勾线、压线、提线开始学起,先让木偶动起来,走起来,再操纵木偶击鼓弹琴、跃马扬鞭。“木偶各个关节的提线都是固定的,演员的每根手指都要控制不同的线,对手指的协调度要求很高,有的一只手要控制七八根线。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去研究,去揣摩,怎么样把线操纵好,才能让木偶听我们的话。”

  中州古韵 绵延千年

  木偶是以偶作戏的艺术,除了用提线让木偶灵动起来,还要靠声音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和喜怒哀乐。回到比刺桐城更早的历史中,木偶戏随中原河洛移民进入泉州时,“古河洛语”也在这里落地生根,成为今天“傀儡调”的主音。绵延至今,泉州提线木偶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的木偶戏种,保存着近300只完整的古老曲牌。

  “傀儡调”又和流传于泉州地区的汉唐古乐“南音”精神相通。8岁就开始学习“南音”的思雅在唱腔的训练上比同学们进步得更快一些。传统的傀儡戏有 “生”“旦”“北”“杂”四个行当,发声是区分行当的重要依据。一开始她因为声音沉稳、宽厚被分配饰演“小生”,成年以后声线发生了变化转而饰演“旦角”,以“青衣旦”为主。

  “傀儡调〞虽然唱的主要是闽南语,但是与生活中用的闽南语还是有所差别。每当拿到一个新的曲牌,思雅都要跟着老师先纠正发音,再学习曲调、节拍。每一个曲牌可能还会有10到20首唱腔。丰富的曲牌唱腔和操线的基本功填满了蔡思雅在泉州艺校的5年生活,2012年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顺利进入泉州木偶剧团工作。这一年,“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优秀实践名册”,与思雅一起进团的十多个“90后”新人等待着能够正式登上舞台施展拳脚。

  刻木牵丝 唐宋遗风

  不过上台之前,首先要拥有自己的木偶。

  一个提线木偶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钩牌组成。制作一个木偶,需要多人的配合。除了要专门请师傅雕刻木偶头和木偶手,请服装设计师制作衣服之外,其它都是要演员自己制作组装。进入剧团后,蔡思雅拜同样主攻“旦角”的国家一级演员傅端凤为师。一边学习唱演,一边学习木偶的制作。“因为木偶角色的不同,动作就会不同,这就要靠提线穿线的位置不同来实现。所以对于最熟悉木偶角色动作的演员来说,自己动手给木偶穿线是最合适的。”

  在泉州木偶剧院的3楼,有一间散发着樟木香气的屋子,林聪鹏师傅埋头在这里雕刻了40多年木偶头。从16岁进入剧团,他已经雕刻了上千个木偶头。特别是作品《四将开台》,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亮相,惊艳全球。

  思雅表演过的重要角色的木偶头几乎都出自林老师之手。这些木偶头刀法洗练,线条柔和,雕刻与粉彩技艺颇具唐风宋韵。最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千奇百怪的木偶造型不仅嘴巴会动,鼻子眼睛也会动,在《火焰山》这样充满传奇色彩的剧目中,增添了非凡的表现力。

  天桥高台 自有乾坤

  神话剧《火焰山》创排于1978年,剧团开创了“天桥高台”舞台形式,并将提线木偶、杖头木偶、掌中木偶、人偶表演汇于一台,数次获得全国大奖。经历了泉州木偶剧团两代木偶剧演员的接力,第三代传承人版本在2017年与观众见面,演员全部为剧团“90后”年轻演员。已经练习了10年木偶戏基本功的蔡思雅第一次登上3米高台,还是迎来了不小的挑战。

  “站在那么高的地方,感觉手上的线非常不听你的话,木偶也比平常的木偶要更大、更重一些。从3米高台看下去的角度也不一样,控制不好木偶的脚就会悬空,做动作时操纵线的力度也要比平时大1-2倍。”对于思雅来说,不仅表演形式要重新学习适应,表演的角色也相当于跨了行当,“我主攻青衣旦,是比较斯文一点的女性角色。铁扇公主属于武旦,有比较凶比较泼辣的一面。” 于是她找来老一辈演员演的《火焰山》来观摩,如何让动作细腻鲜活,如何把握铁扇公主内心的变化。

  从接到复排这部戏的任务,到整理木偶,研读剧本,细抠动作,到最后公演历时一年多。每次联排或表演结束都是大汗淋漓,20个年轻演员几乎都是一人分饰多个角色。比如思雅演完铁扇公主的一幕戏,马上从高台爬下坐地上表演东海龙宫里的鱼。不过当谢幕的时候看到下面的观众在笑在欢呼,便觉得一切都值得了,“观众跟我们产生了共鸣,看到了我们想表达的东西。”

  古艺薪传 未有竟时

  今年,是泉州木偶剧团成立70周年。在这70年里,泉州提线木偶戏这个古老剧种告别了家班、民间戏班的传承模式,转向国有剧团的集体性传承。作为新生代的传承人,蔡思雅希望能够抓紧时间跟老一辈的艺术家多学习一些传统的折子戏,把剧团经典的大戏都能传承下来。“另外就是希望在我们这一辈人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造出更多观众喜欢的节目。”

  最近,泉州通政小学木偶专业兴趣班的孩子们正利用暑假的时间排演一出折子戏,他们打算去参加一个艺术比赛。唱念舞线、司鼓钲锣全部都由小朋友们自己完成。蔡思雅定期到这所学校来辅导孩子们排练。她也会到更小的小朋友中间去,让孩子们从小零距离跟木偶接触,摸一摸线、操纵一下,来感受一下什么是小小木偶演员。这些从小接触和喜欢木偶戏的孩子,长大后虽然不一定会从事木偶表演,但他们可能会是泉州提线木偶艺术的喜爱者和传播者。

  虽然“涨海声中万国商”刺桐城早已远去,泉州提线木偶戏却将逝去的千年岁月一直带在身边,抖落尘土,完好地出现在今天。

   (本期编导/汪伟捷 孟煦 文稿/孟煦 摄像/ 李慧 彭超 剪辑/李姗)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

  • 浙江绍兴:多彩活动迎双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