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旅游需求释放 市场持续升温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旅游需求释放 市场持续升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07-28 10:09

  各大平台数据显示,近期亲子机票订单量、热门旅游目的地搜索量均大幅上涨——

  旅游需求释放 市场持续升温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上半年露营基地搜索量同比上涨977%——

  露营旅游热度走高

  本报记者 王 珂

  “白天带孩子采摘、做手工,晚上躺在草坪上看星星,体验真不错。”周末,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红星·猎户座缤纷营地内,前来露营的游客李薇兴致满满。

  时下正值营地里农庄的采摘季,孩子们嬉笑着,在茂盛的树林间收获夏日的果实。“露营已经成为我们一家人新的旅游方式,身边有不少朋友也热爱露营,有的人每逢周末几乎都要出来露营。”李薇说。

  “6月3日开业以来的预订情况不错。”营地负责人介绍,露营地和市区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占地约65亩的露营区,比邻农庄樱桃林、葡萄园等应季有机果蔬基地,方便为游客提供丰富的露营旅游体验。据介绍,从开业到6月末,营地收入超20万元,7月上半月的收入也实现了环比增长。

  为了更好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营地花了不少心思,规划了野生厨房、剧场、派对区、户外烧烤区等功能区域,还推出了采摘、垂钓等多种体验项目,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都能乐在其中。

  近来,露营旅游走热,市场也在发展壮大,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潮流。在相关旅游平台上,“赏花+露营”“房车+露营”“露天音乐会+露营”“旅拍+露营”等众多露营产品受到游客青睐。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露营”搜索量相较于去年同期上涨447%,露营基地的搜索量同比上涨977%。美团数据显示,6月以来,含露营产品的景区消费订单量不断走高,与去年相比,最高涨幅近700%。暑期以来,露营热度持续走高。美团平台上,野营、房车、帐篷等露营类房源7月的订单量较6月同期实现了翻番。

  7月以来,民宿、酒店入住率不断攀升——

  大理游客增长明显

  本报记者 李茂颖

  古老的民居、葱郁的稻田,盛夏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古镇,游人如织。

  中午刚过,隐溪客栈老板杨浩就将“今日满房”的木牌子放在了门口。眼下正值旅游旺季,杨浩的客栈入住率和预订率都提高不少,几乎每天都是“满房”状态。“游客来自五湖四海,有些是从网上预订的,更多是靠口碑积累,朋友们推荐而来的。”杨浩的客栈一改之前的冷清,迎来了入住小高峰。

  7月以来,进入大理的游客量增长明显。初步预测,7月大理接待游客600万人次,预计比6月增长15%、比5月增长48%。大理旅游业正在强势复苏,民宿、酒店入住率不断攀升。

  来自四川的游客吴先生带着家人来大理避暑,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杨浩这家特色民宿。刚一入住,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在客栈的花园泳池里拍照打卡。

  杨浩是本地人,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信手拈来,因此给住店的旅客规划了适合的文化体验之旅。在杨浩的推荐下,吴先生和家人选择了去古镇上体验白族扎染。

  在体验区,扎染师展示着各种不同的植物染材以及扎染的技巧手法。不少游客立即动手体验起来,吴先生一家也参与其中。选布、扎好布料、浸染……经过繁复的步骤,一件小小的扎染产品就做好了。

  随着体验式的旅游成为新热潮,传统文化手工技艺体验越发受到游客们青睐。为了吸引游客,大理推出了不少体验式的旅游项目,除了白族扎染,在彝族服饰传习所,游客还可以亲手制作结绳刺绣饰品、体验特色民族服饰。

  制作好扎染作品后,吴先生和家人来到了洱海畔,一侧是碧波荡漾的洱海,一侧是古朴典雅的白族村落,秀美的苍洱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在洱海畔的生态廊道上,吴先生和家人拍下了这趟大理之旅的全家福。

  6月接待游客468万人次,同比增长41%——

  庐山提前迎来旺季

  本报记者 周 欢

  天还没亮,桂云就从家里动身,开着一辆7座商务车赶到酒店,“今天的客人是从湖北武汉来的刘先生一家六口。”

  桂云是江西省庐山市一家网约包车平台的专职司机,主要承接包车游业务。“既当司机,又当导游,近两个月,我们就没闲着。庐山是避暑胜地,暑期游客会更多。”桂云说,有活干,心里就踏实。

  为促进当地旅游行业复苏,6月6日至6月30日,庐山对境内外游客免收景区门票,并发放100万元旅游消费补贴。据统计,庐山市6月接待游客468万人次,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120%,其中外省份游客占比近50%。

  “政策刺激效果明显,庐山旅游市场全面升温,旺季提前来临;带动效果也明显,我们预估,在疫情平稳的情况下,7、8月份旅游人次将超去年同期。”庐山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唐建宇说。

  桂云驱车赶到酒店时,刘先生一家已在等候。这是一家人第一次来庐山,落脚的酒店在牯岭镇。“提前10天就预订,才订上了一间家庭房。”刘先生说。酒店总经理介绍,当天酒店64间客房已住满。

  天刚蒙蒙亮,刘先生一家就来到了含鄱口景区观看日出,望鄱亭和观景台上早已聚集了不少游客。东方渐白,一轮红日从鄱阳湖湖面喷薄而出,蔚为壮观。9点左右,磅礴云海翻滚开来,宛若仙境……俯瞰鄱阳湖,远眺五老峰,游客们饱览壮阔盛景,久久不愿离开。

  日观风景,夜逛街巷,游客熙熙攘攘,挤满了小镇的餐馆小店。刘先生和家人走进一家土菜馆,打算尝尝地道的庐山菜。“最近生意好,晚上经常营业到快10点。”店主说。

  饭后,游客们或结伴在牯岭街心公园散步,或去电影院重温经典《庐山恋》,刘先生和家人还购买了不少特产,“划算得很,这趟没白来!”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7日 第 07 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旅游热 祖国山河美

  • 建设巅峰气象观测网络 揭示极高海拔区气候变化特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