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职业培训暗藏新骗局 如何为“松绑”的发证市场把关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新职业培训暗藏新骗局 如何为“松绑”的发证市场把关

来源:工人日报2022-07-22 09:37

  宣称“无门槛拿证”“高薪挂靠”,收了办证费,又要电子档案费、证书入库费……记者调查发现,新职业培训暗藏新骗局

  如何为“松绑”的新职业发证市场把关

  本报记者 陈曦

  阅读提示

  碳排放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整理收纳师……新职业催生培训考证热。然而,一些机构夸大证书作用,以山寨证书步步诱导求职者缴纳高额费用,求职者发现上当后又陷入维权困境。专家指出,在人才评价体系尚待完善的情况下,劳动者对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和薪酬状况还不了解,这种“信息差”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起初听说碳排放管理师证书时,山东小伙关宏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只需缴纳1980元,就能免考拿证,每年挂靠费不低于3万元……他决定为自己和妻子、父母各办一本。交费后没多久,关宏察觉有诈,培训机构却在他提出退款后“失踪”了。

  辗转于投诉平台维权时,关宏聚集起遭遇相似的受害者,组建了一个“证书兼职商讨群”。群里的200余人都曾被各类新职业的远大“钱”景吸引,在诱导下报名考证。

  日前,人社部公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此次增加了155个新职业。由于许多新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劳动者渴望一证傍身的心态乘虚而入,把所谓的新职业证书变成诈骗新“道具”。

  “拿下证书就有了金饭碗”

  2021年3月,人社部公布了18个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位列其中。

  热度迅速传导至培训领域。关于碳排放管理师证书的招生广告充斥网络,“无门槛拿证”“躺赚挂靠费”的宣传让关宏心动。一家培训机构的“王老师”告诉他,证书由“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颁发,是碳排放领域的上岗证。

  对方反复催促关宏报名,“现在有政策红利,可以走免考渠道”,并发来一张新闻网站截图,显示某单位“租赁证书价格涨至7.6万元/年”。他还频繁在朋友圈发布挂靠成功案例,关宏经常能刷到签约现场“一手交证一手领钱”的视频。

  没能抵挡住诱惑,关宏缴纳了近8000元。然而在等待拿证时,警方通报的一起证书诈骗案进入关宏的视野,套路十分熟悉。他猛然意识到,此前培训机构发来的视频和新闻可能都是假的。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1日,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发布公告称,确曾授权相关机构开展碳排放管理师培训,但相关证书仅作为培训经历证明,不具备评价功能,且从2022年1月30日起,涉及申领证书的培训项目已全部停止招生。

  今年1月,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后,“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也大量涌现。

  记者调查发现,有两家“培训机构”都宣称是某“管理科学院”颁发证书,但给出的考试时间却不一样。当记者询问考试细节时,一些机构语焉不详,转而强调行业前景和证书效力,宣称“金饭碗”“月薪过万元”。

  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刘俊振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大量新职业涌现,但技能要求和职业标准的发布却相对滞后。在人才评价体系尚待完善的情况下,劳动者对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和薪酬状况还不了解,这种“信息差”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距离高薪永远“一步之遥”

  记者发现,在取得受害者信任后,一些不法机构布下“连环局”,一边将“饼”画得更大,一边设立各种名目追加收费。

  在某投诉平台上,关于新职业证书的投诉不在少数,高频词是“涉骗”“虚假宣传”。

  在一起关于某机构“整理收纳师”培训的集体投诉中,参与者有55人。有学员表示,自己于今年2月缴纳2980元考取中级证书,机构随即以“优先派单”为诱饵,劝其继续报考高级收纳师,于是她又交了5000元,而后被告知实操未达标,需要再交3000元补考费。她察觉到被骗,提出退款后却被“拉黑”。

  “证书兼职商讨群”中的受害者张涛,曾在机构的步步诱导下,刷信用卡以62万元办了50多本“山寨证”,涉及电子商务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多个新职业。

  “先是‘培训机构’收费办理证书,然后‘对接公司’表示可以签挂靠合同。而到了约定日期,对方又说挂靠政策有变,向我要一笔电子档案费,紧接着又是证书入库费。”张涛说,每交一次钱,他都觉得离“高薪挂靠”近了一步,但马上又有“新政策”出现,为了不前功尽弃,他只得接着掏钱,但一直没拿到所谓的挂靠费。

  一位受害者向记者表示,自己前不久拿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证书后,北京的一家公司来电,表示愿意每年支付500元挂靠费,随后真的给她转来500元。这让她对培训机构彻底放下戒心,又陆续支付了各类费用3万余元。

  “近年来,挂靠行为助推考证热,也让不法分子屡屡得手。”北京拙朴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谢燕平告诉记者,对于证书挂靠,多地已要求,证书登记注册单位与社保缴纳单位必须统一。在一些传统行业例如建筑业也有明确规定,注册建造师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企业执业。所以,求职者当警惕培训机构做出的挂靠承诺。

  监管和公共服务亟须跟上

  近年来,为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正在由政府直接参与主导授权背书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渐向市场主导的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职能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转变。

  随着新职业不断涌现,如何为“松绑”的发证市场把关?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祝辉良认为,政府部门不能“一退了之”,而是要从直接评价者转向把关者、监督者。在加快职业标准开发的基础上,应从严遴选符合条件的评价机构,并实行常态化、全过程监管,保障职业培训和证书发放在法治轨道内规范运行。

  今年3月起,人社部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假冒鉴定机构、人社部门备案评价机构的评价发证活动。对于违规使用有关字样和标识,虚假或夸大宣传,违规培训、违规收费,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炒作和涉嫌欺骗欺诈等其他违法违规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并建立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黑名单”制度。

  “压缩证书诈骗的生存空间,要加强对劳动者的服务与引导。”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人社部门应加强职业科普与信息公开,及时发布关于新职业的真实就业和薪酬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头部企业、行业协会或其他受到认可的社会机构,针对新职业颁发在业内具有一定公信力的技能证书,为劳动者提供参考。

  祝辉良提示新职业从业者,考取证书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并在报名前弄清证书性质、核实发证单位资质。

  (关宏、 张涛为化名)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旅游热 祖国山河美

  • 建设巅峰气象观测网络 揭示极高海拔区气候变化特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