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西大学新闻学子赴大苗山发现乡村振兴之“美”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广西大学新闻学子赴大苗山发现乡村振兴之“美”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7-18 22:22

  7月8日至11日,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现美传播美文化传播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融水苗族自治县,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探究电商助农效能,学习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以及拍摄乡村振兴题材微电影,多方面了解融水乡村振兴建设情况,并站在新闻传播视角,发现苗乡建设之美,传播乡村振兴之美。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1.jpgoutput_1

  暑期社会实践队合照。赵云梓 秦磊 覃方平 摄

  走进苗寨 感受非遗魅力

  7月8日,实践队来到梦呜苗寨体验非遗制作工艺,探寻芦笙、苗银、苗族织锦和亮布等非遗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传承情况,深入了解梦呜苗寨通过产业带动扶贫的举措和经验。据了解,梦呜苗寨是自治区易地移民搬迁扶贫试点,以民族风情展示和民俗休闲体验为特色,把苗族村寨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促进传承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的新路径,使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2.jpgoutput_2

  苗族婚嫁表演。赵云梓 秦磊 覃方平 摄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3.jpgoutput_3

  梦呜苗寨夜景。赵云梓 秦磊 覃方平 摄

  在苗族银饰非遗体验馆内,精美的银饰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苗银锻造技艺传承人马贵兵向同学们介绍,银饰的制作要经历铸炼、锤打、拉丝、搓丝、掐丝、镶嵌加固等程序,才得以形成一件精美的苗族银饰。

  芦笙非遗手艺人马贵光是家族制作芦笙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他从18岁开始学习制作工艺,距今已有26个年头。马贵光用芦笙向师生们演奏了几首独具苗族特色的乐曲,并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芦笙选材、制作和调装的流程。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4.jpgoutput_4

  非遗手艺人马贵光展示制作芦笙的过程。赵云梓 秦磊 覃方平摄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5.jpgoutput_5

  苗族银饰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6.jpgoutput_6

  穿戴着苗族特色服饰的姑娘。赵云梓 秦磊 覃方平 摄

  师生们还观看了当地织锦和亮布的制作过程,精巧的织布机和独特的锤布工序让同学们眼前一亮。这些古老、质朴、美丽的手工技艺在大山的苗寨中代代延续,成为融水苗乡独特的风景线。同学们纷纷用影像与文字记录这些苗族的独特工艺和手艺人的故事。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7.jpgoutput_7

  织锦使用的织布机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8.jpgoutput_8

  村民们正在制作亮布。赵云梓 秦磊 覃方平 摄

  知行合一 探究电商助农效能

  社会实践队一行还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参观电商企业品牌展示区、一乡一品展示区、大数据中心、培训中心和O2O扶贫体验馆等场地,并了解电商服务中心作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落地与实施情况。随后,师生们与中心工作人员就电商中心发展历程、业务模块、现阶段面临的困难与机遇展开交流。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9.jpgoutput_9

  融水苗族自治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展示区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10.jpgoutput_10

  参观党群工作室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11.jpgoutput_11

  师生们与吴主任进行沟通交流

  深入调研 记录麻洞孝贤之美

  “叔叔阿姨好,你们平常在忙什么呀?生活过得怎么样?”7月10日上午,实践队深入调研乡村振兴政策落地实施后新国村麻洞屯的建设情况,并采访村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走在村道上,随处可见村民家门口粘贴的手写家训牌、“二十四孝”文化手绘墙和村规民约展示牌。干净整洁的乡村、独具特色的庭院、善良热情的村民,不仅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在实践调研中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发展。

  此外,实践队还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与融媒体中心记者面对面交流,了解人员配备、硬件建设、采编播发工作和媒体融合运行等情况。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12.jpgoutput_12

  麻洞屯新大门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13.jpgoutput_13

  麻洞屯“微庭院”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14.jpgoutput_14

  社会实践团队了解麻洞屯的孝贤文化

/private/var/folders/32/nqblfz7s2rgg6bltfxkcgd8c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0718202451/output_15.jpgoutput_15

  曾书记正在介绍党群共建“门前三包”责任牌和家训牌

师生们在融水县融媒体中心参观

  实践队在融水县级融媒体中心参观交流

  深入田间地头 讲诉奋斗者的故事

  7月8日,在为《苗家的明月》微电影进行简单的开机仪式后,实践队微电影拍摄小组便走到融水的田间地头取景拍摄。他们拿着相机、无人机和录音话筒等设备踏上种植着水稻的梯田和麻洞屯、西洞屯等多个拍摄地点,力求用镜头展现融水的山明水秀和人文风情。

  微电影的主创人员就剧本创作、脚本撰写和场景演员协调等方面做了将近一个月的准备。最终,团队将呈现一部时长为10分钟,内容为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毕业的选调生杨宁到融水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微电影作品。

  拍摄团队合影。(本组图片均为赵云梓 秦磊 覃方平 摄)

  在为期4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一路走、一路学、一路看、一路思,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引领下融水苗乡的新变化,并将拍摄的照片、撰写的文稿形成图文并茂的公众号推文和新闻稿件,展现融水县乡村振兴发展变化,传播融水之美。实践队的同学们还通过走访调研,记录乡村振兴中的难题困境,探寻解决方案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助力乡村建设。

  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今后将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自我,以实际行动书写时代华章,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陆雪雯 古悦璇 赵云梓 黄家池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浙江金华市考察调研

  •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8日至10日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日在安徽合肥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其中申报发明专利74.34万件,比上年“500强”增长了10.48%,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占专利数比重为39.43%。
2023-09-21 10:36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钻石会像火山岩浆一样从地球深处喷涌而出。这种美丽而奇异的现象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钻石形成于地壳深处约145公里处,以每小时18—132公里的速度喷发到地表。
2023-09-21 10:34
瑞士素有冰雪王国之称,畅享冰雪运动成为全球游客选择前往当地度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自然环境促使冰雪运动成为瑞士的国民运动,几乎每个瑞士人都会滑雪。
2023-09-21 10:30
2017年正式通车的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因此,未来应以落深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抓手,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2023-09-21 10:30
金秋时节,之江大地热情涌动。浓郁的亚运氛围中,“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9月8日起隆重举办。
2023-09-21 10:29
日前,《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揭示电荷储存聚集反应新机制的论文,这项研究或将以全新角度推动锂硫电池发展
2023-09-21 10:27
SKA中频天线的伺服控制系统需要满足高电磁屏蔽指标,才能实现高灵敏度观测。 SKA中频天线的背架是空间网架结构,采用螺栓球与拉杆螺连的方式安装。
2023-09-21 10:26
光明网《创新改变中国》栏目走进位于山东青岛的海信创新研发中心,探索我国激光显示领域的“软实力”和“硬科技”,感受显示领域的“未来之光”。
2023-09-20 15:00
冷湖镇,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秋夜,茫茫戈壁,人迹罕至。仰望,星空璀璨,银河迢迢,仿佛沿着这条颠簸不平的土路,就能走进银河、踏入群星。
2023-09-20 04:45
本届工博会以“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贸促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2023-09-20 04:40
设立至今不过11个年头的甘泉堡经开区,如今已经,打造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现代产业集群。
2023-09-19 10:43
远航而来的中国科考船“雪龙”号,送来特殊的“乘客”——中国南极科考吨位最大的挖掘机和首次登陆南极、载重60吨的宽体自卸车。
2023-09-19 10:42
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2023-09-19 10:41
加拿大跨部门林火中心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加拿大已发生6300多起森林火灾,累计过火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持续突破历史纪录。
2023-09-19 10: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