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陕西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绽放青春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陕西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绽放青春

来源:新华网2022-07-15 08:51

  新华社西安7月14日电 题:陕西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绽放青春

  新华社记者陈晨、张思洁、李亚楠

  7月盛夏,陕西省千阳县张家塬镇王家庄村的直播间里,赵晓青的镜头对准一堆红彤彤的苹果。不一会儿,它们就将搭乘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2020年,从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两年后,赵晓青辞去在上海月薪过万的工作,返回家乡千阳创业。拥有13万亩苹果园的千阳是全国知名的矮砧苹果生产基地,赵晓青决定做直播售果,“我的初衷很简单:想让父母种的苹果卖得容易些”。

  靠着一部手机,她走上一个人的创业路。销量一度上不来,她曾经愁眉不展。“困难时,我得到了5000元的大学生创业补贴,还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和实地考察。”赵晓青说。从抹芽、绑枝到套袋、采摘,从撰写脚本到拍摄剪辑,她亲力亲为。

  赵晓青的直播吸引到越来越多的订单。如今,28岁的她带出了近20人的直播团队,其中还包括不少农村“宝妈”。直播带货也从只卖本村的苹果,扩展到当地甜瓜、核桃、油桃等特色农产品。去年,这支团队仅销售苹果就达200余吨。

  在千阳,每年有60余名高校毕业生返乡从事苹果和奶山羊产业相关工作。千阳县委书记刘方斌说,县域特色产业给大学生创造出广阔的就业舞台。年轻力量的注入,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和赵晓青一样,如今,“去基层、到一线”的就业观念,已经为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所接受。

  去年夏天,长安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硕士毕业生耿杰放弃了进入省属建筑设计院的工作机会,来到陕西省山阳县成为一名选调生。在山清水秀的秦岭腹地,她找到了新的舞台。

  重新拿起画笔和图纸,耿杰发挥专业特长,绘制墙画、改造民宿,参与到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的环境整治中。昔日平平无奇的小山村,如今绿水环绕,民宿点缀山间,随手一拍,皆是美景。“节假日和周末的短途旅游很火爆,去年游客量近8万人次。”她说。

  图为耿杰为法官镇绘制的墙画。(受访者供图)

  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计划……一系列面向基层的就业服务项目不断发力,带动着越来越多有知识、懂技能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广阔天地锤炼身心。2019年至今,位于秦岭南麓的洛南县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到54名大学生到当地就业。“他们活跃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有效解决了山区县人才短缺的问题。”洛南县人社局党组副书记余林生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基层工作一年后,洛南县柏峪寺镇“90后”干部王佳敏如此吐露心声。

  图为王佳敏(右一)正在走访入户了解情况。(受访者供图)

  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的她,2021年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来到柏峪寺镇工作。在当地一家艾草制品公司担任党建指导员期间,她发现企业里的党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带动作用。经过调研,王佳敏和同事们一道,探索出“抓头雁带动经济发展,抓人才带动创业就业,抓能人带动群众增收”的“党建+产业”工作法。党员逐渐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陆续培养出40多名技能人才,并带动66户群众增收。

  “扑下身子为民服务,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王佳敏说,脚踏泥土,螺丝钉也能成为顶梁柱。(参与采写:张健)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 中国向中埃塞农业减贫示范村捐赠一批农业设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