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孙犁:从“清荷”到“淡菊”(中国经典作家在海外)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孙犁:从“清荷”到“淡菊”(中国经典作家在海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6-16 08:27

  孙犁青年时期即以《荷花淀》成名,但并未大红大紫;中年生病,封笔二十余载;晚年笔耕于“芸斋”,崇尚“人淡如菊”。青年孙犁和晚年孙犁创作旨趣大有不同,故以“清荷”“淡菊”两种风格名之。以往研究者更多把目光投向青年孙犁,关注他作品中主题的独特和叙述的诗意,即“清荷”一面。新世纪以来,孙犁研究明显发生两个转向,一是更为关注晚年孙犁的“淡菊”风格,二是建构整体孙犁,阐发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受各种因素影响,海外对孙犁的评价与国内并不同步。通过对照青年孙犁、晚年孙犁两个创作阶段,可以看出其海外译介的情况及特点。

  被广泛译介的青年孙犁

  青年孙犁时期,指孙犁上世纪30年代开始写作到上世纪60年代初搁笔。这一时期,对孙犁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已经开始。上世纪50年代初,孙犁属于被重点培养的青年作家。1951年底,孙犁参加了访问苏联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同行者有柳青、魏巍、李季、康濯、徐光耀等,都是文坛青年才俊。作家代表团由冯雪峰任团长,一个多月时间内访问了莫斯科等地,参加多项文学活动,受到苏联作协热情招待,扩大了中国作家在苏联的影响。孙犁由此走向了“世界”,近距离体验了苏俄文学生态,回国后写了多篇访苏纪实。

  孙犁作品部分译本

  孙犁作品部分译本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积极向海外推介优秀文学作品。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的佳作,被精心挑选后,成规模地译出。1951年,外文局创办了《中国文学》,以丛刊形式定期出版,有计划地进行外译工作,成为展示中国文学的重要窗口。《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本索引手册》(胡志挥编,译林出版社1993年版)中的很多作品,就来自《中国文学》。孙犁小说颇受《中国文学》关注。1961年,《中国文学》发表了《铁木前传》。1964年,发表了《孙犁小说选》,收录《吴召儿》《丈夫》。1966年,发表了《村歌》。其时,翻译家戴乃迭正处于活跃期,将多部孙犁作品译出,推荐给国外读者。1962年,戴乃迭翻译了孙犁的《山地回忆》和《芦花荡》,发表于《中国文学》第9期。《风云初记》片段发表于《中国文学》1963年第9期;《光荣》发表于1965年第10期。由此可见,“青年孙犁”被翻译推介的频率很高。

  这些被选中的孙犁作品,既属于革命历史叙事,又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孙犁的辨识度在于,他参与了以豪迈、粗犷为美学底色的革命叙事洪流,又具有独特的个人视角,显现出柔美、克制的“清荷”风格。在硝烟炮火中,他闻到了荷花淀飘来的阵阵花香。正如《荷花淀》中的经典描写:“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类在革命历史题材中独树一帜的作品,符合《中国文学》的定位,大概也是孙犁受到遴选者青睐的原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海外研究者将孙犁作品划入抗日小说的范畴,而在这个框架中,孙犁作品的独特性被忽略,比如美国学者夏志清就没有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提及孙犁及其作品。其对革命作家的态度,受到了捷克斯洛伐克汉学家普实克的批评,后者给予解放区文学很高评价,认为“发生在解放区生活各个方面的种种变迁,也许是中国人民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整体来看,冷战时期的研究者还未能认识到孙犁作品的独特价值。

  有待重新定位的晚年孙犁

  上世纪70年代末,孙犁重返文坛,出版了《芸斋小说》及大量散文。晚年孙犁可谓“衰年变法”,知人论世,都与此前的“清荷”风格不同,形成独立傲岸的“淡菊”风格。如何分辨、统一两者间的关系,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学者杨联芬在1998年的论文中,将孙犁定位为“革命作家中的‘多余人’”,不再把孙犁框定在传统的叙述范畴,而是发掘他更为独特的因素。评论家李敬泽2002年的《半个世纪两个孙犁》,传达了同样的研究旨趣。这一时期,孙犁作品的海外译介情况,亦有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初,孙犁重回出版界视野。1982年,《荷花淀》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孙犁小说选》由《中国文学》杂志社出版。1982年、1983年,《风云初记》的英文、法文版相继出版。如此看来,孙犁的译介与写作产生了一个“滞差”:写作进入晚年孙犁阶段,但译介出版的作品,仍然是青年孙犁时期的代表作。

  在研究方面,海外学者对孙犁的特殊性有了新认识。德国汉学家顾彬不再先入为主地划分作家阵营,对孙犁的评价也随之面貌一新。顾彬认为,孙犁是“解放区成长起来的最重要的作家”“甚至是新中国的伟大叙事者之一”“写出女性战友们‘美的心灵’”。

  稍感遗憾的是,晚年孙犁的作品还较少被翻译出去。很多海外研究者认为孙犁的创作在上世纪60年代就终结了,这个错觉也影响了对孙犁的整体判断。比如Rosemary Maeve Haddond在关于中国“乡土小说”的博士论文中,专辟了“荷花淀派与孙犁”(Hehuadian school and SunLi)一节,把孙犁置放于乡土叙事传统,仍然沿袭了以前的思路。因此,如何重估“晚年孙犁”的价值,将其推介给世界,形成完整的“孙犁形象”,是一个亟须重视的问题。

  孙犁青年时,“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相提并论;孙犁晚年时,曾有“南巴(金)北孙(犁)”的说法,由此可见孙犁的文坛地位。孙犁崇尚淡泊,自甘“边缘”,但新世纪以来,孙犁研究一直保持着较高热度,国内平均每年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随着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增强,相信孙犁的“清荷”“淡菊”风格都会得到海外学术界的关注,同放异彩。(作者刘卫东,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