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访成都乡村民宿 寻找藏在乡村振兴里的“致富密码”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探访成都乡村民宿 寻找藏在乡村振兴里的“致富密码”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2-04-25 10:30

  探访成都乡村民宿 寻找藏在乡村振兴里的“致富密码”

  关键词:乡村振兴

  2月9日召开的四川省乡村振兴局长会议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把“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作为谋事基点,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作为工作基调,把“取得可考核的成效”作为鲜明导向,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作为组织保障。

  “五一”假期临近,成都市民叶先生忙着制定出游计划。“我们准备在成都周边找个民宿住两天,放松心情拥抱大自然。”他说,虽然提前了10来天预订,但还是慢了一步,“很多民宿一两个月前就预订完了。”

  经朋友推荐,后来叶先生成功预订到一家乡村民宿。“这个假期,我们不仅要住民宿,还要逛古镇,带着孩子一起去摘樱桃和桑葚。”他说。

  据途家民宿发布的“五一”出游趋势显示,截至4月22日,“五一”假期乡村民宿的订单量占比达到51%,较去年提升20%,订单量首次超过城市民宿。

  在四川,近几年,一批由村民房屋改造的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呈现集群式、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这些散落在青山绿水中的乡村民宿,不仅让游客体验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探访了成都多个乡村民宿,寻找藏在乡村振兴里的“致富密码”。

  点位1: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

  从民宿到多元业态

  组建合作社发展民宿经济

  4月23日清晨,刘静在朋友圈晒了一张照片:初露的晨曦镶嵌在青灰色的山体上,勾画出一幅清新的田园风光。照片中的地方,就是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

  刘静外婆的家位于麟凤村,童年时,她每个周末都在这里度过。再次回到这里,她兴奋不已,并萌生了在这里经营一家乡村民宿的想法,为在城里奔波的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尽情放松的地方。

  2016年,37岁的刘静回到麟凤村开起了民宿。在此之前,她是一名酒店管理从业人员,跟随丈夫在他的家乡天津发展。

  从天津回到蒲江开民宿,旁人不解她的选择,可她知道,与城市的繁忙相比,乡村的宁静更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在家乡的风景与茶香中,她嗅到了新的机会:重新选择的行业,正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同频共振。

  “民宿不仅要好看,更重要的是体验感。”刘静说,她的民宿房间不多,但在设计中把它变成了一个复合空间,“游客们可以来住宿,也可以通过体验项目来感受体验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

  根据不同季节,刘静设置了不同的体验项目。比如,春天带着游客去采茶,夏季带游客体验石磨豆花……在她看来,民宿可以承载更多的意义,是周末节假日放松的“后花园”,是惬意的生活方式,是人与人之间更亲密的连接。

  越来越多的麟凤村村民,也发现了民宿行业的广阔空间。麟凤村党委书记陈昌文说,目前麟凤村已开设民宿18家。

  2018年底,借助“麟凤花开”林盘发展机遇,麟凤村老百姓自发组建合作社,66户村民现金入股112.5万元,加上财政项目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近300万元,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于2019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联合社下设茶乡神韵乡村旅游专合社、麟凤村花卉园艺专合社、沙楼果品合作社、甘成茶山旅游合作社,开办民宿餐饮,增加研学体验经济。

  创业6年,刘静见证了麟凤村的变化:交通更便利了,村里还修建了儿童乐园、绿道等配套设施。另一些变化发生在村民身上。“我们会对民宿主进行专业培训,包括茶艺、烘焙等。”陈昌文说,村里的环境和配套设施让村民有了发展新业态的底气,也让更多村民有了加入其中的意愿。如今,麟凤村还发展出研学、科普、茶艺、露营等多种业态,丰富游客体验。

  “这里已成了蒲江有名的‘民宿村’,大家的荷包越来越鼓,村民的信心越来越足。”陈昌文说。

  点位2: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

  以“共享经济”发展民宿

  实现自然、人文资源价值“共享”

  初到成都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不少人会被一座座川西民居独特的造型吸引:屋檐向外延伸出2至3米,由竹条编制或灰瓦搭建起来,如同给房屋戴上了“太阳帽”;屋檐下,村民们喝茶、聊天、晾晒谷物和衣物。这里以前叫小石村,如今因为这个特色,又被称为“大屋檐村”。

  大屋檐下,民宿产业越来越红火。201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村民岳付飞,受邀回村担任金城社区党委书记。随后,他确立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发展道路。

  看着村内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闲置的房屋,岳付飞萌生了发展民宿的想法。他请来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设计师李烨。设计中,李烨用“同在屋檐下”的理念,增强空间与情感的连接,给建筑设计了“大屋檐”造型。

  同时,采用“共享经济”发展民宿。“就是由村集体出面,租下村民的房子,统一打造成民宿,交由第三方来运营,占股比例为集体经济组织40%、村民30%、运营公司30%。”岳付飞说,这样既能盘活村上的闲置资源,又能让村集体和村民都增收。

  “例如,小石记·山宿就由四户村民的闲置房屋改造而成,一楼房屋用于农户居住,二楼作为共享民宿对外开放。住在这里,给人一种既是游客又是村民的感觉。”岳付飞说,民宿正式营业后,村民们干劲十足。据统计,自2020年8月运营以来,营业收入合计80万余元。

  看着村里的民宿做得有声有色,村民们主动加入了进来。2021年,村民张燕在小石记·林宿找了份工作,主要负责保洁和接待工作。“民宿离家近,步行七八分钟就能到达,下班后可以回家做农活,也能照顾家里年迈的老人,一个月下来还可以增加三四千元收入。”她说,现在不仅腰包鼓了,也明显感受了村里的变化,“村里多了很多漂亮的建筑,环境也越来越好。”

  这几年,岳付飞也见证了彭州民宿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蜕变。目前,彭州已建成西南首家民宿学院,吸引了浮云牧场、大乐之野等全国50强民宿品牌来此投资,落地营运了自在山居、熊猫的森林等精品民宿,民宿生态产业格局初步成型。

  “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升级民宿产业,提升品质和体验感,把社区新的生活方式融入进来。”岳付飞说。

  点位3: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

  网红建筑带动乡村发展

  让诗与远方变得触手可及

  在崇州的所有民宿中,道明镇的竹里民宿无疑是最有特色的人气民宿。竹里的名字来源于陆游的《太平时》:“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竹里的整体设计都巧妙融入了竹编元素,民宿共有8个独立建筑体,每个建筑为一间客房,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林盘之中。

  “2018年5月,竹里民宿正式开业,极具创意的建筑外观吸引了很多关注,可以说从开业就非常火爆。”崇州文旅集团营销总监吴苏川说,2017年,民宿刚刚在国内兴起,四川也有较为出名的民宿,如浮云牧场等,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尝试、摸索阶段。

  从文化底蕴到产业业态升级,再到产品塑造,在民宿打造过程中,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其实复盘整个过程,竹里项目的成功有一定偶然性,但也存在必然性。”吴苏川说,虽然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大多数民宿的整体营业收入都出现下滑,但竹里的整体营业收入却实现逆势上涨。

  “竹里的定位客群是追求舒适和品质的客户,60%都来自成都本地,省外客人大多来自重庆和北上广深等城市。”吴苏川说。

  5年间,成都的民宿氛围日益浓厚。“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参与者变多了,消费者的认知需求和消费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吴苏川说,例如在崇州白头镇五星村和道明镇竹艺村,都出现了很多新民宿,当地村民和村集体也建设了很多配套业态,共同带动崇州旅游业的发展。

  民宿如何打造出品牌特色?吴苏川说,首先是民宿的主题文化,可以适当融合文艺、乡土、民俗等元素,除了吃和住以外,还可以赋能其他业态,并围绕民宿核心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产品线路,增加客人参与性和体验感。

  数据显示,2017年,崇州全市乡村旅游接待达110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63亿元。2021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1562.43万人次,比2017年增长了41.94%;实现旅游收入105.23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195.34%。截至目前,崇州共有民宿450余间,初步形成了以白头镇、街子古镇、道明镇、元通镇、观胜镇等区域为代表的民宿集聚发展区。

  崇州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崇州在发展旅游民宿产业中,注重将文创、农耕文化、林盘等资源和民宿产业发展融合,依托林盘资源,充分融入了文创体验、大地艺术展览、商业会展、研学旅游、培育孵化等消费业态,同时将民宿与旅游、体育、农业、康养等产业,以及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有机结合,形成了产业集聚区衍射的强大推力。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酷暑催热“清凉经济”

  • 多措并举 应对高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