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活”在陶渊明诗中的他 让深山孩童“仰望星空”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活”在陶渊明诗中的他 让深山孩童“仰望星空”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4-13 15:54

“活”在陶渊明诗中的他让深山孩童“仰望星空”

  图为王耀斌演示自制的反射望远镜。 阚力 摄

  中新网洛阳4月13日电 题:“活”在陶渊明诗中的他 让深山孩童“仰望星空”

  作者 阚力 李超庆

  “学一门手艺,去自由的生活。”这是深居伏牛山区的王耀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秉承的生活态度。

  河南洛阳栾川县“80后”王耀斌,是一名返乡创业的木匠。与其说王耀斌返乡创业,不如说他回归田园,过上了“陶渊明式”的山水田园生活。

  图为王耀斌在展厅门前眺望远处。 阚力 摄

  王耀斌在深山老林中建造了一座木工坊,取名为“一山木舍”,背后靠山,面前临水,旁有“薄地三分”。正好契合了陶渊明的千古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还被当地一些网友称之为栾川版的“陶渊明”。

  图为爱好者在王耀斌的指导下做木工。 阚力 摄

  近日,中新网记者历经一段曲折的山间小道抵达后,眼前豁然明朗。头戴渔夫帽、腰系围裙的王耀斌,慢条斯理且从容地向记者介绍他创建木工坊的故事。

  很难想象,多年前王耀斌也曾身着职业装,穿梭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过着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后,从大山里走出去的他,对彼时的城市生活心生倦意。于是,王耀斌决定回到家乡,逐梦田园,找寻最初生活的模样。

  图为木工坊门前的田园一隅。 阚力 摄

  2016年,吉林省靖宇县一名木匠的作品和一句“学一门手艺,去自由的生活”的话,让他消除了“去哪里,做什么”的疑惑,毅然辞职,北上学艺。

  这一去,彻底改变了王耀斌的一生,结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有着共同的山区成长经历和追逐田园生活的梦想。2017年春后,他们一起回到王耀斌的老家,开始“造梦计划”。

  图为王耀斌和他的作品。 阚力 摄

  从一砖一瓦开始,搭展厅、筑工作台……因为资金受限,工坊的绝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完成。王耀斌说,“借一部分,众筹一部分,木工坊总共花费了近30万块钱。”

  从最初的纯手工木质家具,到现在大小木质物件,王耀斌凭借网上一笔笔订单,慢慢还完了借债,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

  图为王耀斌夫妇在做大漆制品。 阚力 摄

  王耀斌告诉记者,他所做的原木纯手工家具,结合传统榫卯结构和现代创意,深受当下一些年轻人的喜爱。

  如今,做木工不仅仅是王耀斌的谋生手段,更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在王耀斌家里的角角落落可以窥见,比如,一把木质休闲摇椅、一张长书桌、一架自制反射大口径望远镜……

  “我做木工更多的是乐在其中,不是单单是为了接多少订单、挣多少钱。”王耀斌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不固定,不想做木工时,他就慵懒地躺在木质摇椅上看书、思考,突发灵感他就拿出纸笔画下创意。

  王耀斌教村小学的孩子们如何使用望远镜。(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造天文望远镜,就是王耀斌突发的灵感。一个夏夜,他偶然抬头看见满天繁星,勾起他儿时躺在平房顶上看星星的回忆。王耀斌介绍说:“村里的孩子跟我一样,从来没有用过天文望远镜看浩瀚星空。”

  研究天文望远镜原理、采购必要的光学元件、手工打磨镜筒、反复调试……有了想法,王耀斌就开始付诸行动,历经两个月,望远镜造出来了,也达到了理想的观看效果。

  王耀斌第一时间将造好的天文望远镜搬运到村小学。当晚,村小学200余名师生带着惊喜和兴奋,通过“大炮筒”望远镜看到了美丽的星空。

  村里的孩子们排队用望远镜观看浩瀚星空。(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如今,王耀斌的木工坊声名远扬,不少爱好者纷纷赶来向王耀斌学艺,或者是体验木工生活。

  王耀斌告诉记者,尤其是节假日里很多城里人带着孩子来木工坊体验生活,“我常常带来他们上山拾废弃木材,回来再将废木材打磨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今年春节前夕,栾川县面向全国招募“乡创运营师”,吸引有志才干来此做“绿水青山合伙人”。王耀斌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并结合村里优质资源做了详尽的“乡创计划”,他想借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跟他一起“仰望星空”。(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