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海:将更多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青海:将更多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3-10 05: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青海:将更多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李江宁 摄

  中新网西宁3月9日电 (记者李江宁)9日,记者从青海省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林草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青海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

  据介绍,2021年,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委托国家林草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了《青海省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林草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和我局党组会审议,近日已印发各地林草部门、局属各单位实施。

  《方案》根据林草部门的职能职责,从建立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展开,结合基层实际,提出新高地建设的各项具体行动。同时,制定夯实基础条件、强化责任落实、完善评价考核、加强科技支撑、做实人力保障、拓展资金渠道、搭建合作平台等7条保障措施,确保各项林草行动落到实处。

  “到2025年,青海森林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5300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8.5%,湿地保有量不少于510万公顷;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不少于40%;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35万公顷。”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蔡佩云表示,到2035年,青海将通过着力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全面升级生态保护修复成果,该省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基本绘就。

  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经验易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青海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是对过去生态文明建设的升级版,是绿色发展方式的超越,需要加快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相促进,探索具有鲜明特征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和新举措。”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张奎说。

  张奎介绍说,未来,青海还将继续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现状调查评估,建立重要栖息地档案,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实施野生动物生态廊道建设,遏制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违法活动,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

  此外,青海还将着力提高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扩大青藏高原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推进形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绿色发展新高地、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高地、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新高地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新高地。(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