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迎近十年最“润”春天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迎近十年最“润”春天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3-10 05: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迎近十年最“润”春天

  丰水期的趵突泉,水涌若轮。(资料图) 李欣 摄

  中新网济南3月9日电 (记者李欣)中国北方近期气温大幅回升,春暖“泉”先知,但今年“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一改往年春季枯水期的“焦躁”,枯水期不枯,持续“趵突腾空”,享受十年来最“润”春天。

  山东济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誉,其域内分布近千处大小泉眼,最著名的有72处,其中尤以中国清代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居首。趵突泉地下水位也经常被人们视为中国北方气候水文环境的标尺。

  春季历来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干燥季,气温迅速回升,蒸发量加大,有效大气降水不足,也致使济南一众泉眼每逢春季都要遭遇喷涌危机。

  据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泉水水位信息显示,3月9日趵突泉水位为29.13米,虽然较前一日再度下降1厘米,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枯水期趵突泉,水面平静。(资料图) 李欣 摄

  记者查阅趵突泉水位记录发现,从2003年泉水复喷以来,历年同期水位普遍徘徊在28米左右。今年水位为近十年来最高,其次是2014年为28.53米,2015年则是同日水位最低,为27.77米。

  当日,记者在趵突泉景区看到,三窟并发的趵突泉“水涌若轮”,“趵突腾空”盛景持续。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始称。“趵突腾空”是济南八景之一,只有趵突泉地下水位超过28.50米才会出现。自2021年7月29日至今,趵突泉水位均在28.50米以上,“趵突腾空”已持续224天,期间最高水位达到30.18米,创20年最高水位。

  除趵突泉外,四大泉群之一的黑虎泉地下水位自2021年10月2日跃升至30米“大关”后,也一直持续高水位。对水位要求最高,素有济南千泉喷涌“试金石”之称的月牙泉,也在趵突泉水位达到29米时复涌,自2021年9月20日至今,已连续复涌171天。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济南泉水水位主要受降水影响,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是济南的枯水期。按照多年规律,济南泉水在夏秋之交达到每年最高水位,随后便会下滑。第二年5、6月份天气变暖但尚未进入汛期时,则是全年泉水水位的最低点。

  据济南雨水情信息统计,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降水量平均6.2毫米,较常年同期降水量19.8毫米少13.6毫米,少68.7%。但2021年丰沛的降水足以保障泉水度春。

  为保护独有的泉水资源,济南还采取多点补源措施,通过水库与重要河湖的互联互通,实现多水源联合调度,在枯水期实施多点生态补源,增加地下水补给等措施。

  据资料显示,1976年3月30日,因地下水位低于26.98米,趵突泉首次出现停喷,最长停喷纪录达926天。2003年9月6日,停喷548天的趵突泉再次复涌,至今持续喷涌18年6个月。(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斑斓初冬

  • 青少年选手超七成 首届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启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