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对崇礼民俗“打柳子”你了解多少?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对崇礼民俗“打柳子”你了解多少?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1-26 14:4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对崇礼民俗“打柳子”你了解多少?

  资料图:崇礼地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柳子”。 董宇 摄

  (冬奥问“冀”)对崇礼民俗“打柳子”你了解多少?

  中新网石家庄1月26日电锣鼓喧天,狮龙斗舞。热闹的人群中,一名长者身披羊皮袄、头顶寿龟、手持柳条、一声吆喝,一群头顶蜻蜓灯、白菜灯、西瓜灯的姑娘、小伙们簇拥而上……这就是崇礼地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柳子”。

  “打柳子”是崇礼区唯一进入张家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起源于本地的啕赖庙村,最初因依靠拍打柳棍为表演伴奏而得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崇礼县志》记载,康熙五十一年,啕赖庙村建关帝庙,农民通过“打柳子”的方式拜三官,即举行祭天、祭地、祭水的仪式。后人相传下来,多在庙宇前举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十二至十六日,三日内还逐户拜,邻近村互相拜,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合家欢乐,五谷丰登。因此,当地有“正月十五闹花灯、正月十六溜百病”的俗语。

  资料图:崇礼地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柳子”。 董宇摄

  据当地宣传部门介绍,在逝去的岁月中,张家口蔚县的秧歌、康保的二人台几乎家喻户晓,唯有崇礼“打柳子”如同藏在深闺的姑娘,只在崇礼境内的深山村落中露面,是只有崇礼人会演艺,崇礼人在欣赏的民俗形式。

  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在家门口举办,近年来,崇礼区有意识地对本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保护和传承,力争把崇礼的特有文化展示在世界面前,让崇礼本地的民俗成为世界人民的“冬奥记忆”。(郝烨整理)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全国南戏展演启动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