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访广东舞狮队:“00后”成主力 想当世界狮王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探访广东舞狮队:“00后”成主力 想当世界狮王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1-24 16: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新网广州1月24日电 题:探访广东舞狮队:“00后”成主力 想当世界狮王

  作者 孙秋霞

  “左抛、右抛、中抛……”

  春节临近,广州车陂的晴川苏公祠又开始热闹起来。每天晚上8点,一群“00后”在这里跟着师傅苏培健学习舞狮,训练通常从最基本的扎马步开始,他们也会反复练习狮头的神态和动作,为即将到来的新春演出做准备。

  图为“00后”舞狮者王智铭 中新社陈楚红 摄

  舞狮在中国历史久远,现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其中,南狮又称“醒狮”,以广东等地的醒狮最具代表性,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在广东,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

  图为舞狮队员练习基本功时观看师傅表演。 中新社陈楚红摄

  “我们舞狮这一行没有学完的那一天,从练习的第一天开始要一直学到老。对于刚学舞狮的人,我会跟他们说这里很辛苦,如果坚持不了的话,一天都不要学。坚持下来的人都是真正喜欢舞狮的。”苏培健说。

  图为舞狮队员练习基本功。 中新社陈楚红 摄

  “像被吸了魂一样”爱上舞狮

  在广东,几乎乡乡都有自己的醒狮队,车陂村也不例外。2010年,广州市天河区车陂龙狮体育会成立。也就是在那一年,苏培健第一次看见村里的舞狮表演。

  “还在上初中时,我在路上听到了祠堂里传来的锣鼓声,就好像被吸了魂一样,走近一看有人在舞狮,但一个人都不认识。我开始拼命找人问认不认识里面的师兄,最后终于加入进来。进来之后对舞狮越来越喜欢,一碰上就离不开了。”苏培健说。

  图为队员练习舞狮难度动作“坐头” 中新社陈楚红 摄

  学好舞狮,需要扎实的武术功底,扎马步是最基础的本领。刚学不久的年轻人扎马步时往往双腿抖得厉害,功底好的人马步扎得特别稳当。

  “我们刚学舞狮的时候,周末白天一出来,直到晚上12点才回去。我们喜欢舞狮,想玩好它,扎马步也可以扎一天。”苏培健说。

  在舞狮表演中,狮子常常被拟人化。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

  图为舞狮小队员练习抓狮框的握法和发力点 中新社陈楚红摄

  对于舞狮者来说,如何惟妙惟肖地展现狮子的神态和动作,需要不断探寻。狮头狮尾需要扎实的功底与默契配合,将狮子的“灵性”表达出来,最高的境界莫过于“人狮合一”。

  “有的人玩张飞狮,就很霸气,动不动就把脚抬起来,有的人玩斯文一点的,女生会选择可爱一点的狮头。你的风格怎样,你舞出来的狮头就是怎样。”苏培健说。

  不过,一个舞狮队里,并不是人人都能拿狮头。早些年代,由于狮头比较紧缺,二十多个人只有两个人能拿狮头。从初学舞狮到拿到狮头,往往需要两三年时间。随着训练方法的改进,如今年轻的舞狮者在一年之内就可以拿到狮头。

  “我们最初训练的时候,师傅都不让我们拿狮头,怕把它弄脏或弄坏了。我差不多学习一年后才拿到狮头,这个狮头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一个物品,但我们把它当成伴侣,如果狮头烂了,就感觉自己身上被割了一层肉。”苏培健说。

  对于新一代的舞狮人,苏培健也格外严苛,他规定,基本的马步和手法比较出色的人才能拿狮头,王智铭就是其中一个。

  图为苏美嘉教学员们练习舞狮基本功 中新社陈楚红 摄

  王智铭是一名“00后”,学习舞狮已经3年,最初也是在祠堂看到舞狮表演后被深深地吸引,从而加入了舞狮队。他坦言,刚开始学舞狮每次训练都要先扎马步半小时,后期的体能练习也很辛苦,但最后自己还是坚持了下来。

  训练时,王智铭拿着一头红狮,不停地练习步伐,琢磨狮子的神态和动作。面对镜头有些害羞的他,谈到自己的目标时,“世界狮王”从他嘴里脱口而出,眼神也变得像狮王一样刚毅。

  最难的是传承舞狮文化

  广州市天河区车陂龙狮体育会已成立十余年,成员队伍达到50余人,大部分都是“00后”,是天河区比较年轻的舞狮队。之所以能够吸纳年轻人加入,源于狮会将舞狮带进了校园,并通过参加一些比赛争取家长对孩子学舞狮的支持。

  图为舞狮队员练习基本功。 中新社陈楚红 摄

  苏培健告诉记者,几年前,部分狮队成员因为就业和读书等问题放弃了舞狮,当时人员最少时只有三个,而舞狮表演通常需要8人配合完成,6人负责音乐,再加上一个狮头和一个狮尾。

  “那时候很想放弃,说白了真的放弃过,可是一回到家睡在枕头上,训练的画面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后来还是放弃不了,又回来了。”苏培健说。

  广州市车陂龙狮体育会舞狮队员苏美嘉对此深有体会。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武术,初中毕业后跟着师兄苏培健一起学习舞狮,主要负责打七星鼓。

  “高三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经过祠堂,看到苏师兄说狮队可能要没有了,当时我忍不住很想哭。虽然自己只是音乐组的,但是很希望热爱的事情能够继续坚持下去。”苏美嘉说。

  为了让狮队不解散,苏培健和苏美嘉开始在校园里寻找新的舞狮人。在他们看来,传播传统文化一定要从孩子抓起,要让孩子们觉得舞狮很有吸引力、很厉害,才会有人愿意来学。

  图为舞狮队员在高竿上练习“一柱擎天”。 中新社陈楚红摄

  “真的很怕他们说走就走了,我之前学业比较紧的那一段时间没有参加训练,但是放假之后还是会来,最主要是家长的支持。”苏美嘉说。

  如今,广州市天河区车陂龙狮体育会迎来越来越多的新队员,包括10余名女队员。苏美嘉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加紧训练,想要玩出一头女狮。(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