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曲《倾杯乐》 今人对唐人的深情探访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一曲《倾杯乐》 今人对唐人的深情探访

来源:文汇报2022-01-18 11: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拨子在装饰有捍拨的琵琶上划过,音声明亮,那是白居易浔阳江头听过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对舞的女子快速旋转,衣裙飘飘,胡旋舞的节奏张弛相续——不久前在上音歌剧院上演的这一场《丝路之乐·唐韵回响》音乐会,是上音人在大量音乐文献和传世、出土文物的研究基础上,以精心复原的唐代乐器,编配古乐,并结合多媒体设计,所呈现的一场精彩的唐代乐舞盛宴。

  时隔千余年,唐乐唐舞究竟如何,重现绝非易事,宋人在笔记《碧鸡漫志》中就已提及唐代《霓裳羽衣曲》等乐曲创作流传的多种说法。多年来,上海音乐学院有学者们如叶栋、陈应时、何昌林、赵晓生、应有勤等对唐代音乐持续研究。其中赵维平教授多次海外访学,对留存的唐代乐器乐谱着力深耕,搜集了近两万页高清古乐谱,探究古乐的旋律、音高与节奏,并带领团队比照文物尺寸和材质,复制了诸如四弦曲项琵琶、五弦直项琵琶等三十余件唐代乐器。正是在对上百种海外现存乐谱的拍译、题解中,在对敦煌壁画、出土文物的揣摩悬想中,唐代音乐的丝竹之美、乐舞的气韵生动,才越过千年时光,在观众眼前闪耀出大唐的光辉。

  这台音乐会的演出目的是为了接近真实展现历史,所选曲目都来自文献与曲谱记载,既有筚篥、笙、尺八、琵琶、阮咸、羯鼓、拍板等组成小乐队演奏的唐代教坊曲《急胡相问》,也有乐器独奏的曲目。其中,琵琶独奏《倾杯乐》,是根据《敦煌琵琶谱》中两首《倾杯乐》的译谱组合而成。唐人笔记有云,这一乐曲在唐玄宗时与舞马有关。唐玄宗曾经将舞马分为左右两部,命域外贡马使者驯教,无不曲尽其妙。奏《倾杯乐》时,舞马披着锦绣,金银珠玉装饰鬃鬣,它们在乐曲声中昂首摇尾,动作无一不与曲子节拍相合。据称当时还设有三层板床,令人乘马而上,旋转如飞。在这激昂的乐曲中,可以想象骏马飞扬的身姿,加以整齐如一的踏地节拍,是怎样一种气宇轩昂的景象!而乐工数人立于左右前后,都身着淡黄衣衫,佩玉带,年少而秀美,与舞马的力量形成鲜明的对比,调和了乐曲的刚健,形成丰富的审美层次。这一乐舞多于唐玄宗生日千秋节时勤政楼下演出,至今可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舞马衔杯纹银壶上寻找到踪迹。舞马虽已不存,但在上音歌剧院剧场的琵琶声中,历史文献的记忆片段被激活,《倾杯乐》这一刚柔相济、中外文化交融的唐代乐曲在耳畔回响,这是今人对唐人的一次探访。

  对唐代音乐文化的追寻,可以说从同时代的日本就已经开始。现存于日本京都的正仓院,建于公元750年,正值唐朝盛世,唐风东渐,中日交流频繁,正仓院珍藏的日本圣武天皇用具中许多即源于唐朝,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那是唯一存世的一面唐代五弦琵琶,为今天的唐代音乐研究乃至乐器复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而音乐会上的古琴独奏《石上流泉》这一曲目,其名称原本为六世纪的古琴谱所记录,原曲则由遣唐使传入日本,后保留在日本十二世纪末的琵琶谱中。经比较研究,上海音乐学院的演奏者发现用古琴演奏更符合乐曲的本身规律,所以用古琴恢复呈现了它原初的面貌。琴声潺潺,引人遐思,千余年来文化之源流往复就在这乐波中荡漾。

  正是缘于对大唐文明的向往,敦煌壁画上的乐舞图,石窟藻井中的宝相花,唐人铜镜的图案,丝路乐舞俑的衣装……都成为此次音乐会上舞美设计的素材来源。与传统的丝弦相比,多媒体的设计让唐代音乐有了更多变化的载体,舞台上唐人妆束、或坐或立演奏的音乐家们带来流动的乐音,而舞台背后则同时有画卷徐徐展开,带来一幕又一幕变幻的情景:或是重檐华氈,令人仿佛置身于敦煌佛国聆听妙音;或是芦苇摇曳,明月渐升,山色夜色与音色融为一体,那是器乐合奏的《西江月》;又或是留存的敦煌古曲谱,文字记载与现场的演出合二为一——唐代音乐中的意境与背景完美呼应,相得益彰,给观众带来一场流光溢彩的演出,应该说这是唐代文化多侧面研究成果的体现。

  追寻唐代音乐文化的精妙,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求真求美的艺术呈现,无疑将获得观众的高度关注。这种关注,始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渴望,也缘于我们在世界文化的殿堂里创造美、分享美的动力。

  唐代笔记《羯鼓录》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二月的清晨,宿雨初晴,景色明丽,热爱音乐的唐玄宗取来羯鼓,纵击一曲《春光好》,伴着鼓点声声,柳杏随之萌发……

  我们有理由盼望这场舞动大唐、乐满人间的音乐会,同样会带来一曲春光好。

  (作者:朱红,为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