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弘扬北斗精神 创造更大荣光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弘扬北斗精神 创造更大荣光

来源:经济日报2021-12-16 11: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北斗星,自古为中华民族定方向、辨四季、定时辰。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北斗”命名,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从此走上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新时代北斗精神就是“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这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立起的又一座精神丰碑,是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既血脉赓续、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宝贵精神财富。如同北斗指路,新时代北斗精神将指引中国航天人在新征程上再创新的辉煌。

  自力更生握牢“勺柄”

  从无到有,北斗走过的路殊为不易。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从事“两弹一星”的先驱们就已经认识到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重要性。建设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维护国防安全等,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战略意义。

  1994年,研制发展中国独立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这一年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时,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各发射20多颗卫星,已完成了全球组网。

  给别人指路,自己要先走出一条路。在北斗系统研制建设过程中,工程全线始终坚持从现实国情出发,遵循“自主、开放、兼容、渐进”原则,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2000年,北斗一号又省又快地构建起兼具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双星定位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建设航天强国伟大事业的感召下,在异常艰辛的自主创新过程中,北斗人不断挑战世界尖端科技,牢牢握住了北斗导航的“勺柄”,加快了中国北斗星座在太空组网的脚步。

  2012年12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系统成为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之一;2017年11月,北斗三号系统首组双星发射;2018年12月,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设完成,向全球提供服务;2019年12月,北斗三号核心组网星座部署完成;2020年6月,不到3年时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服务。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照亮着几代北斗人一路的跋涉和跨越。

  “自主创新”是北斗工程的制胜密码。北斗系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坚决实践“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这是北斗人应对各种挑战的主动选择。

  无“钟”之困、缺“芯”之忧、布“站”之难……在北斗系统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最不缺的就是难题和难关。自主创新的过程注定是艰苦的,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人员深知关键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即使买来了也是不可靠的,引进仿制的路子也走不远,只有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开放融合”是北斗工程的世界胸襟。北斗人登高望远,多系统融合是时代发展趋势,北斗系统自建设之初,就坚持“开放、兼容”的发展原则。

  北斗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持续深化:与GPS在达成频率兼容共识基础上,正式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民用卫星导航技术发展;与伽利略完成卫星导航频率协调工作;与格洛纳斯成功进行两大系统的兼容试验,联手打造兼容使用、精度更高卫星集群的前景可期……镶嵌在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标识上的四颗卫星中,有一颗就代表着中国北斗。

  如今,北斗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北斗系统正在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北斗系统在和平利用外太空、参与联合国空间活动国际合作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万众一心”是北斗工程的重要法宝。北斗系统如期建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北斗系统能够建成离不开为北斗默默付出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

  从北斗工程立项伊始,天南海北的建设者们便怀揣激情和梦想汇聚到北斗研制建设一线,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不分前方后方、不分国企民企、不分台前幕后,共同谱写了重大航天工程“举国上下一盘棋、千军万马大会战”的火热篇章。如同北斗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所说:“北斗是‘五千万’工程:调动了千军万马,经历了千难万险,付出了千辛万苦,要走进千家万户,将造福千秋万代。”

  “追求卓越”是北斗工程的目标追求。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活,展现着北斗人追求卓越的精神作风。

  “干这样的细活,做事就该精益求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的王国星负责给北斗卫星加装太阳翼,长达十几米的太阳翼,水平安装误差要小于几丝,工作精度比头发丝还要细。

  北斗三号第9颗卫星某关键单机测试中,总体主任设计师发现了一个关键指标超标,超差小于1纳秒。1纳秒比十亿分之一秒还短,用“刹那”“瞬间”都难以形容。尽管排查会增添很多工作量,但1纳秒背后如果存在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隐患,就绝不能忽视。北斗团队的精益求精、严慎细实,为北斗三号任务的全面成功又加了一道保险。

  仰望星空,北斗璀璨。围绕地球飞翔的一颗颗北斗导航卫星,见证着北斗事业星空筑梦的历史,也闪耀着熠熠生辉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初心不改开创未来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北斗系统已逐步应用到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港珠澳大桥采用北斗高精度形变监测系统,保障安全运行;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系统;“北斗+”让生活变得更便利……北斗系统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各行各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综合效益不断显现。

  随着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开通服务,属于北斗的“全球时代”进一步到来,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北斗系统开放、免费、高质量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每一项功能都饱含北斗特色和中国情怀。如今,全球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在使用北斗系统,“中国的北斗”已真正成为“世界的北斗”。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认为,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诠释,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科技战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赓续传承,是中国精神极其鲜活、极其真切、极具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全体北斗人执着坚守的核心价值。

  北斗卫星工程原副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级顾问李祖洪表示,要把“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发扬光大、落到实处,关键是要解决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好用、用好的问题。下一步,要大力弘扬北斗精神,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做好空间段的各项工作,确保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长期稳定运行,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异性能展现到极致。

  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示,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坚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做好卫星在轨的运行管理与技术支持工作,保证卫星12年工作寿命,确保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卫星以其安全稳定的运行、连续可靠的信号、多样优异的服务接受考验。

  “北斗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止,创新发展的精神也不会停歇。不论走多远,我们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传承好、弘扬好新时代北斗精神,北斗将永远走在‘为全人类提供导航服务’的路上。”杨长风说。

  姜天骄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城重庆: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

  • 山东:发展内河航运 畅通物流通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