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社科院《经济蓝皮书》:明年CPI仍将处于温和区间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社科院《经济蓝皮书》:明年CPI仍将处于温和区间

来源:经济日报2021-12-08 09: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预计,2022年CPI涨幅相比2021年将有所扩大。但总体而言,2022年CPI将处于温和区间,出现全面通胀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专家建议,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竞争方面的政策协调,既要防止相互掣肘,也要避免政策叠加共振。

  12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22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专家们分析了2021年的经济工作,并对2022年的中国经济做出了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2022年《经济蓝皮书》主编谢伏瞻表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表现出较好的复苏态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业形势整体平稳;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增强;营商环境继续改善,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全面绿色转型;一系列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举措落地生效。这些成绩为实现“十四五”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考虑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蓝皮书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2020年至2022年三年平均增长5.2%,略高于2020年至2021年的平均增速。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介绍,蓝皮书课题组建议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在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建议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5%以上的主要考虑是2022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约为5.5%,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上涨等影响,实际增长速度可能略低于潜在增长率,目标设定为5%以上,留有一定余地,较为稳妥,也有利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李雪松表示,考虑到疫后经济恢复势头延续等因素,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可能超过1300万人,5%以上的经济增速能够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目标。

  对于通货膨胀,课题组建议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预期目标设定为3%左右,同时预计2022年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将下降到5%左右。一方面,一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势逐渐趋缓,特别是在我国多项保供稳价政策作用下,煤炭等部分门类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已从高位回落,将带动2022年PPI涨幅收窄。另一方面,前期涨价因素明显抬高了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水平,使得中下游和消费端未来一段时期仍将面临上游成本转嫁传导的压力,预计2022年CPI涨幅比2021年将有所扩大。但总体而言,2022年CPI将处于温和区间,出现全面通胀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具体政策,课题组给出了四方面的建议:

  一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政支出节奏适当前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两新一重”建设、技术改造、产能绿化等领域支持力度,助力供给侧固本培元。在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扩大供给。

  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稳量降负。合理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信贷及居民合理改善型住房信贷,适度提高市场化高效能主体的信贷意愿;利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将动未动的时间窗口,合理引导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成本上升压力。

  三是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加快破除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强化城镇就业扩容体制。

  四是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竞争方面的政策协调,既要防止相互掣肘,也要避免政策叠加共振。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院院长张晓晶认为,住房依然是老百姓财富中最大的单项,是整个经济的枢纽,要维持适度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时,要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并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降低居民杠杆率。(佘 颖)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闭幕

  • 进博会招商路演走进天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