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民规模超10亿,国人的数字生活有哪些新生态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网民规模超10亿,国人的数字生活有哪些新生态

来源:科技日报2021-09-03 09: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网民规模超10亿,国人的数字生活有哪些新生态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超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身处数字时代的浪潮中,你我的数字生活有哪些新生态?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开启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较2020年12月新增网民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介绍,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然开启,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无不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脚步。

  统计发现,10岁至19岁年龄段网民对在线教育的使用率最高,达48.5%;20岁至29岁年龄段网民对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应用的使用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分别达84.1%、97.0%和73.5%;30岁至39岁年龄段网民对网络新闻类应用的使用率最高,达83.4%。

  “我国超过七成的人口上网;超过10类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规模在5亿以上,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6.9个小时,互联网应用塑造了全新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张晓说。

  直播电商创造新的消费场景

  “短视频、直播正在成为全民新的娱乐方式。”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38亿,占网民整体的63.1%。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3.84亿,同比增长7524万。

  “网络直播行业已经由最初娱乐消遣的单一形式演变为与大家‘吃住行游购娱’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秘书长瞿涛认为,它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1亿多人当主播、6亿多人看直播——谈及这场全民直播热潮,瞿涛认为,网络直播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无论是演艺梦想、生活记录还是商品销售,网络直播可以让更多人享受技术所带来的便捷、公平和认可。特别是疫情发生后,直播电商的兴起创造了新的销售和消费场景。

  “青少年模式”需要针对性升级

  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6月,我国6岁至19岁网民规模达1.58亿,占网民整体的15.7%。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互联网对青少年群体的不良影响也一直受到社会各方广泛关注。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增设“网络保护”专章,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关部门开展“护苗行动”集中清理网上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通过给APP设置“青少年模式”上线防沉迷系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针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平台应结合自身特点,对‘青少年模式’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升级,发挥积极作用。”瞿涛建议,应强化平台机构的主体责任,让企业自发为保护未成年人筑起“长城”。

  专家指出,青少年保护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平台、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努力。需要在全社会树立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共同织就未成年人保护网。

  助力非网民共享巨大红利

  专家认为,得益于基础设施与配套数字化服务“软硬件”的不断完善,农村群体与城镇居民互联网普及率差异逐步缩小。

  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说,一方面,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9%,让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另一方面,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逐渐形成,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模式发挥带货能力,成为引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新路径。

  在关注网民规模增长的同时,仍需要对非网民群体予以重视。

  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6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02亿。其中,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设备不足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

  “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仍要给非网民群体多一分关爱。”专家称,通过注重提升非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数字技术的使用技能,开发更多智能化、人性化适老产品和服务,提升网络服务的便利化水平等多种方式,助力非网民群体共享数字时代的巨大红利。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