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首个5G+卫生应急救援与化学中毒风险试点项目落户广州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首个5G+卫生应急救援与化学中毒风险试点项目落户广州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8-31 09: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首个5G+卫生应急救援与化学中毒风险试点项目落户广州

  应急队员正在搭建洗消帐篷 廖温勃 摄

  中新网广州8月30日电 (蔡敏婕廖温勃)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30日发布消息称,该院作为牵头单位的“5G+卫生应急救援与化学中毒风险体系建设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示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成为全国首个以化学中毒救援体系为依托、三级综合医疗服务为支撑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

  根据该项目的建设目标,以即将建成的广州第十二人民医院黄埔新院区为指挥中心辐射全市,广州地区化学中毒救援平均时长将由目前的4小时缩短到1小时,预计急性中毒伤病员救治率将提高。

  化工企业中,一股白烟突然冒起,是化学品泄漏。早已布置在其上方的摄像头第一时间捕捉到了异常,在5G技术的支持下,后台AI智能预警,警笛即刻响起。糟糕的是,一位员工不小心吸入了一些快速扩散的化学品,出现了中毒症状。

  此时,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州市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应急救援队伍已经收到AI预警紧急出动。根据前期录入的该工厂信息,移动仓库智能推荐调配物资,大大减少了队员的出动时间。此时道路拥堵影响了救护车通行,一架无人机载着必要的药品和机械在车上起飞,快速抵达现场辅助开展救援。

  当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应急救援队抵达现场,无人机盘旋高空侦查、无人机车自动采样,并通过传感器检测化学毒物种类、浓度、风向风速等数据,现场数据通过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即时回传,指挥中心快速建模成救援方案;现场收治的伤病员信息生成唯一条码扫描即可读取,病患体征以及病情等大量生命信息数据实时回传到后台指挥中心,帮助院内医生做出正确判断并提前制定抢救方案的医疗急救服务,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的愿景。以上是项目规划未来实现的应用场景。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项目负责人王致表示,广州作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华南综合制造业中心,拥有大量生产性工厂企业,其中不乏存在有毒有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企业。以往的中毒处置均由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队员穿着防护服,手持采样检测设备进入现场进行采样检测确定导致中毒的化学物种类,在中毒事故发生的初期,增加了应急救援人员的风险,且时效性不足,不能及时获得检测结果反馈给临床救治参考。

  王致介绍,建设5G+卫生应急救援与化学中毒风险体系,并利用5G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能实现对突发公共应急事件的监测监控、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价等功能,实现“无急可应,有急必应”的应急救援模式。(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 上海启动新城绿环水脉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春节刚过,江西省第一季度新开工的1234个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的工程随即公布。江西全面掀起开工热潮——省级层面今年重点推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共达3558个,总投资4.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2023-03-21 06: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2023-03-21 09:48
近年来,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2023-03-21 09:46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
2023-03-21 06:45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与静态系统相比,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2023-03-20 09:51
该研究精细刻画了活跃、重复的快速射电暴,构建统一图景,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发现”,为最终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奠定了观测基础。浙江大学邱建荣团队、之江实验室谭德志团队、上海理工大学顾敏团队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形成的新机制。
2023-03-20 09:52
中西部地区具有土地、绿电资源丰富,气温较东部低,数据与算力中心成本较低等优势,应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抓新机、加快发展。
2023-03-20 07:40
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都引起这些“打地基”的人高度关注。
2023-03-20 09:5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5日在北京举行了工作会谈。会后,王志刚与李家超共同出席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签署仪式并致辞。
2023-03-19 08:19
16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2023-03-17 09:30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几天,我耳畔一直回响着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的这句话。
2023-03-17 05:30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发现,全球火灾碳排放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年平均影响可达2.4百万分率(ppm),表明火灾是引起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2023-03-17 05:30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推动全域企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工作,助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2023-03-17 05:3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2023-03-17 05: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