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时评:“摸鱼哲学”是对无意义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抵抗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光明时评:“摸鱼哲学”是对无意义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抵抗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0-11-22 16: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莫洁

  从去年的“996.icu”到今年的“小镇做题家”“打工人”“内卷”,职场文化接连成为热门社会话题。在某知识共享平台上,“摸鱼哲学”接棒,成为最新讨论热词。“摸鱼哲学”的基本信条是,准点下班拒绝加班、工作差不多就行,剩下的时间干点自己的事情。结合使用语境看,“摸鱼”早已没有了“浑水摸鱼”的贬义味道。

光明时评:“摸鱼哲学”是对无意义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抵抗

  依稀记得几年前,流传最广的还是“奋斗哲学”,那时候的职场人士和准职场人士,信奉的还是“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白手起家一步步登上人生巅峰的成功故事虽然有着浓浓的鸡汤味道,仍不妨碍众多年轻人大碗喝下,为自己打一针鸡血。而今,那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语录连同那些”为了工作可以放弃一切”的故事,遭到嘲讽、鄙夷甚至抛弃,“佛系青年”“糊涂学”“摸鱼哲学”粉墨登场。人们惊诧于职场“哲学”的突然转向,震惊于“摸鱼”“打工人”等词汇的“出圈”潜力。这些词汇在职场的不同圈层引起共鸣,以至于被不断挪用。

  对于年轻人的“摸鱼哲学”,信奉“奋斗哲学”的上几代人,包括他们的父母,大概是难以理解的。因为,认真努力工作然后实现财富积累和社会阶层跃迁,几乎就是他们过去几十年生活经验的缩写。至于这种上升主要是得益于站在自动扶梯上,还是自己努力向上奔跑,两者的比例到底是“五五分”还是“四六分”,大概没人会去深究。“越努力越成功”早已成为他们的思维惯性。但是对于现在的职场人来说,情况似乎已经不同以往。

  过去那种实现“一夜暴富”或者在某个领域开山拓路的机会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变得很少,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人们对于通过工作来改变自己的阶层和社会地位这件事已没有太多执念。在更多人看来,工作就是一份谋生的工具,仅此而已。“打工人”在白领群体中的流行,折射出的同样是工作,尤其是非体力类工作的被祛魅。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也越来越被局限在某一方面,工作的意义感和存在感也随着任务分工的细碎化、流水化而不断被削减。

  一边是日复一日的乏善可陈和枯燥冗杂,另一边是对决策和现实相当有限的影响。对一部分人来说,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是“狗屁工作”,无疑是残酷的,但确是事实。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提出“狗屁工作”这个概念,指代那些缺乏实质性意义且毫无不要的工作。他认为,技术进步带来了生产领域的自动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大量无意义的岗位被创造出来。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便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是“狗屁工作”,但因为还要靠工作酬劳维持生活,不能不工作,因此将工作保持在一定限度和强度,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策略选择。

  撇开物质利益角度,从文化角度来说,有学者所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一体化的竞争社会,对个体的评价标准是较为单一的,竞争的方式也是较为单一的。读一所不错的大学、找一份不错的工作、在管理体系中实现不断晋升,实现个人财富的积累,绝大多数的人都在这样的路线中竞争。直接退出竞争,较难得到社会的宽容和认可,选择这种策略的人要背负巨大的道德压力。而不断加注竞争,不能带来增益的结果是明确的、可预知的。如此说来,拒接无效加班与努力,追捧“摸鱼哲学”,是年轻人看似积极实则心酸的一种抵抗。

  “摸鱼哲学”以及“内卷”等的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过去习焉不察的竞争机制以及更宏大的社会结构的敏锐觉察,是对以“996”为代表的职场文化和生活压力的不满,表面的狡黠背后是无奈与愤懑,以及无奈与何愤懑之后的自我安慰。人们津津乐道“摸鱼”写出科幻巨著的故事,如何“摸鱼”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写出科幻巨著这一标定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事情,才是情绪投注之处,人们热切地渴望同样能够在结构的缝隙中能找到自我生长的机会和可能。

  面对“摸鱼哲学”等一波波职场文化讨论浪潮,一笑了之或者以同样自嘲、戏谑的方式加入“捧梗”大军,并无不可。然而,无论是社会结构性问题还是劳动权益保护问题,无论是对“后工作”的探讨还是自我意义的建构,尽管艰难而复杂,但这就是我们将要面对的未来,也应由我们共同探讨和塑造。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唐盛礼迎宾 中外嘉宾感受西安文化

  • 第135届广交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凭借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贡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2024-04-15 09:25
不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运转也离不开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2024-04-15 09:24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2024-04-15 09:23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02:25
4月12日,由该院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完成两次起动地面点火试验。至此,这台发动机已完成15次重复试验和30次点火起动,累计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重复试验次数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为后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基础。
2024-04-15 02:05
目前发现的最早实物是战国中晚期的楚简,其后的秦汉魏晋简牍均有大量出土。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的郭店楚简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它的问世曾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郭店楚简的研究热潮。
2024-04-12 10:36
冯养坚说,为了让新款手电筒的照明性能达到最优,他们专门组建了产品研发小组,专攻电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不做到最好誓不罢休”。
2024-04-12 07:14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
2024-04-12 07:06
很多人都知道,广东深圳是创新之城。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深圳还有一块金字招牌——我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
2024-04-12 04:35
3月11日,大连石墨谷碳材料产业新城项目开工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举行,奏响金普新区的“春日奋进曲”;3月28日,金普新区举办一季度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2024-04-12 04:35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建徽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海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中国湖泊营养水平历史数据集,时间跨度为1850年至今,由此揭示了我国湖泊营养演变历史,
2024-04-12 04:35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既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契合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时代特征。
2024-04-12 04: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