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奋力开创吉林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要闻 > 正文

奋力开创吉林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来源:《求是》2023-03-17 14:13

  奋力开创吉林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引领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并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出系统部署;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郑重宣示了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吉林自然条件好、黑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技术基础扎实,发展现代农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农业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3次到吉林考察,每次必看必讲农业,勉励我们“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新时代吉林“三农”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全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超过700亿斤,连续两年超过800亿斤,总产量稳居全国第5位,以占全国4%的耕地产出了占全国6%的粮食、提供了10%的商品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坚强支撑。

  一、聚焦强政治保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始终保持“三农”工作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纲举目张的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三农”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必须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摆在“三农”工作首位,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政治优势,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图为2022年9月,吉林省洮南市广袤的稻田。 吉林省委宣传部供图 邱会宁/摄

  实践中,我们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每年出台省委“一号文件”,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统筹部署“三农”工作。加强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压实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筑牢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加强基层“三农”干部培养使用,选拔优秀人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向脱贫村和重点边境村选派驻村干部5488人,全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三农”工作队伍。优化升级人才政策,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设置“乡村振兴专干”,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每年培训农民工11万人次。在“三农”领域大力培树“严新细实”优良作风,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和基层延伸,严格监管涉农项目资金,严厉整治“三农”领域和农民身边的腐败问题;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实践中探索的新技术新模式、好经验好做法;细化分解“三农”重点任务举措,确保工作精准落地。

  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不动摇不放松,进一步完善“三农”工作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工作体系、规划政策体系,提高领导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水平,为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聚焦强供给保障,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深谋远虑,为吉林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提供了根本指引、明确了努力方向。

  建好“黑土粮仓”、努力让“中国饭碗”多装“吉林好粮”,是吉林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必须作为建设农业强省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们发挥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世界黄金水稻带”区位优势,强化国家粮食战略基地使命担当,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启动建设东北平原国家级粮食安全产业带,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力以赴保基本,坚决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坚持“农地农用”、“良田粮用”,依法整治“大棚房”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有效遏制“非农化”、“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全力以赴扩面积,将市县粮食播种面积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每年拿出5亿元资金奖励前10名产粮大县,去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677.65万亩,连续19年稳定增长;全力以赴建良田,精心呵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梨树县考察黑土地的7月22日确定为吉林省“黑土地日”,举办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打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梨树模式”等保护性耕作面积5年增长5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30万亩;全力以赴兴水利,持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河湖连通”、“大水网”等骨干水利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切实守护粮食生产的水利“命脉”。

  新征程上,我们将全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向着粮食总产1000亿斤目标坚定迈进,打造国家绿色大粮仓,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三、聚焦强产业支撑,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没有产业的农村资源难聚、农民难富、人才难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农业产业振兴发展规律,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指明了现实路径。

  吉林省梨树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嘱托,不断增加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科技含量,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图为2022年梨树县万亩良田秋收美景。吉林省委宣传部供图

  吉林中部有大米玉米、西部有杂粮杂豆、东部有林特山珍,物产丰饶、特色鲜明。近年来,我们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豆米牌”,做活“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有力促进了产业增效、产品增值、群众增收。突出产业建集群,依托建设好8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产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同时,发挥吉林“山水林田湖草冰雪天”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突出联农带农强龙头,对重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实行一对一精准扶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657户,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63户。鼓励龙头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带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突出提升价值树品牌,打造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黑木耳、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七大“吉字号”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树起一个品牌,激活一片市场,提升整个行业;突出共同富裕促增收,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让更多农民离土不离乡、亦工亦农,在县域内充分就业,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让农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2022年,全省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3218亿元,是10年前的3倍。10年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35:1缩小到1.96:1。

  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以产业集群为抓手,继续做精“土特产”文章,全力将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产业打造成万亿级支柱产业,全力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四、聚焦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持续塑造现代农业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科技兴农强农的发展方向,为吉林加快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提供了根本指引。

  近年来,我们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真正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资源集约、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始终坚持自主化方向,坚决扛起种业振兴担当,强化种业科研攻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吉字号”优良品种,为主粮装上“中国芯”。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时刻紧跟信息化步伐,依托“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立“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分析平台,推动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大力推广“吉农云”、“吉农码”,探索建设“无人农场”,用互联网技术武装“智慧农民”;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立足地势平坦、人均耕地多的实际发展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行动,发展智能高端安全农机制造业,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同时,大力实行秸秆全域禁烧,加强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综合利用,利用率达到78.9%,既有效利用了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新征程上,我们将主动适应农业科技化智能化浪潮,加快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广应用,有效打通科技服务农业“最后一公里”,以科技强引领支撑农业强。

  五、聚焦强体制机制,着力深化农村改革,以制度创新赋能“三农”高质量发展

  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村改革持续发力,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分,对未来5年深化农村改革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明确“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改革之重、改革之要,为新征程上接续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工作着力点。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农村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子,统筹谋划、蹄疾步稳推进,努力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农业分散的要素聚起来、农民增收的渠道多起来。围绕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深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围绕处理好农民与集体的关系,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村发展到4336个,占总数的46.03%,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壮大。积极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有力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围绕处理好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的关系,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去年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8.7万家。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去年土地流转面积3490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55.4%,比2012年提高41个百分点。

  新征程上,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聚焦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统筹抓好重点任务,推动改革进一步扩面、提速、集成,努力为全国农村改革探索路径、提供经验。

  六、聚焦强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把家园故土建设好,成为现代生活的承载地,是亿万农民的愿景和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这些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突出矛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吉林省舒兰市小城镇本着“小景观撬动大民心”的宗旨,把建设广场、花坛、栅栏、门头、彩绘墙等群众受益更长效的小景观作为改造重点,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受到群众好评。图为2021年8月,花团锦簇、欢声笑语中的小城镇马路村一角。吉林省委宣传部供图 丁研/摄

  近年来,我们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方面,着力“塑形”、外提“颜值”。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及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大攻坚战”,推动村容村貌治理由“清脏”向“治乱”转变、由“村庄”向“庭院”延伸,村庄清洁行动覆盖面连年保持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0%。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农村公路占全省公路总里程达84.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8%,乡镇5G覆盖率达99%,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一方面,着力“铸魂”、内修“气质”。强化党建引领,加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深入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建成1.7万个“百姓说事点”,调处各类纠纷40余万件,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达到66个,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提升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示范创建参与度,彰显乡村新风新貌,描绘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现代乡村生活新画卷。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国产科幻影视剧《流浪地球2》和《三体》火热“出圈”,获得全球关注。
2024-04-30 03:05
酚醛树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世纪。
2024-04-30 03:05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课题组突破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食品工程学报》发表。
2024-04-30 03:05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
2024-04-30 03:05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现场,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数据要素、生态培育、产教融合、场景应用、监管治理等多方面成果精彩亮相,百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2024-04-30 03:05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期推出的《科学教育提质正当时》系列报道,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对如何更好进行中小学科学教育展开了持续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建议,在科学界、科学教育界引发热议。
2024-04-30 03:30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由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长城战略咨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2024-04-29 10:09
截至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4月30日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9 10:07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力整体水平,推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2024-04-29 10:06
以前,铸钛大炉坩埚容易损坏,需要每月更换一次,公司每年需要投入不少资金购买新坩埚。我和设备专家一起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编制出了一套新的铸钛炉熔炼操作法,提高了坩埚使用率,每年可节约坩埚费用50万元左右。
2024-04-29 10:05
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以来,邛崃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迎来游客参观热。 借着成都世园会的契机,成都梳理整合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规划建设了占地1172亩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无边界地呈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
2024-04-29 10:04
令张治国兴奋的是,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已发现和采集墨书文字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对于南方潮湿环境下考古出土的丝绸保护而言,从饱水到干燥的过程,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2024-04-28 10:23
对此,《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合规管理数据资产、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完善数据资产相关标准、加强数据资产使用管理、稳妥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等12方面主要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数字资产管理,《指导意见》突出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与合规利用相结合。
2024-04-28 10:19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
2024-04-28 10:17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一个小院里,藏着一件“镇院神器”——上海电子束离子阱装置。
2024-04-28 10:04
4月19日,元阳县沙拉托乡松树寨村的村民在哈尼梯田开展春耕播种。(张艳 摄)  在元阳县沙拉托乡的哈尼梯田缓冲区,当地举行“开秧门”活动,村民们在田间地头祈福,他们载歌载舞,迎接春耕的到来。
2024-04-28 10:03
研究人员表示,马岭河小苦荬的发现,表明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值得开展进一步系统性的调查研究。
2024-04-28 09:59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