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隔离病房的故事

来源:娄底新闻网2020-02-02 10: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隔离病房的故事

  主人公:邹同祥

  从医年限:26年

  格言:苟利健康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就要为病人着想,在疫情发生时站在最前沿是我的职责!”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医26年的感染科主任邹同祥道出了他最大心愿,希望老百姓健康平安。

  数日来,邹同祥和感染科的医护人员们全力奋战,每天承受着惊人的工作量,特别是进入感染科的隔离病房需要穿着近10斤重的专业防护服。邹同祥介绍,医护人员一穿就是12个小时,为了避免感染,大家都是尽量少喝水,万一上厕所,也都穿上了尿不湿。“因为行动不便,吃饭的时候,我们都是互相帮忙喂给对方。”

  每天脱掉防护服时,邹同祥和同事身上都是湿的,“密不通风,很容易出汗!”邹同祥告诉记者,尽管很累,但大家都在坚持。科室一名叫刘乐春的年轻护士感冒发烧,本可以回家休息,但她依然坚持在一线值守。

  更令人可贵的是,邹同祥和同事们不仅克服了工作中的困难,也战胜了心理上的恐慌。“说句实话,大家的精神压力都很大!”邹同祥说,有医护人员担心被病人感染,他除了为大家鼓劲加油,更带头示范进病房查房、看诊。同时,还组织大家看新闻,讲笑话减压。

  邹同祥说,为了降低风险,感染科所有医护人员都不回家,值班的在医院休息,轮班的在医院专门联系的宾馆休息。“除夕也是在医院集体过的,辛苦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只希望病人早日康复。”邹同祥深深叹了一口气,他已经10天没回家了,家人现在对他唯一的要求就是保护好自己,每天打电话报平安。

隔离病房的故事

  主人公:康二春

  从医年限:17年

  格言:做一行,爱一行;选择一行,忠于一行。

  当武汉披露传染病例时,加上春运临近,护士长康二春和同事们便有种预感。1月20日,当最早的疑似病例来诊治时,大家变得警惕起来。

  “这位患者是从武汉返乡的,收治后立即对其实行单间隔离。后经确诊是甲流,已康复出院。”康二春介绍,当1月21日傍晚,当科室收治了新化最早的两例确诊病例后,大家就进入全天候的战备状态。

  当天,康二春以“晚上加班”为由电话告诉公婆“不回家吃晚饭”,也开始了“下班不出科,24小时不回家”的特殊生活。当谈及“家里人第二天知道真实情况后,老人叮嘱‘崽,你要注意好安全’时”,她哽咽起来。

  “我们以前也戴N95口罩,现在只是多穿了防护服,将防护等级由二级提高到了三级。得益于政府关怀和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大家的工作都还好,有几个同事即使感冒了也仍在坚持。”康二春表示,工作期间,每天巡视多问,安慰患者不要紧张,陪患者聊天,问他们想吃什么,观察他们食欲好不好。

  “现在是特殊时期,重要的是安全。每天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病人要照顾好,还要把科室‘小姑娘’们照顾好。工作上一点小错误也不能犯,会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把能做的做到位”,为此,康二春每天还会跟在护士们后面转,以更好地确保治疗效果。

  “这10多天里,只和家人联系了3、4次,小孩没见到我时天天喊‘妈妈’,等在视频里见到我了,就不理我了。如果可以,我想先睡个一天一夜。”被记者问及此时最大心愿是什么时,性格佛系的她大笑起来。

隔离病房的故事

  主人公:兰清华

  从医年限:20年

  格言:坚持梦想就能实现

  见到兰清华时,她手里正提着两张CT片。虽然已从医20年,但她却是传染科的“新兵”:因传染科缺人,8个月前,她从其他科室调了过来,自此扎根。

  “从21号开始,就进入了战备状态。”当天下午,兰清华电话告诉爱人可能从那天开始要被隔离时,一下子得到了在新化县市监局上班的爱人的理解支持,“他当时和同事在城区各大药店搞相关医疗物资价格检查,对疫情也比较了解。”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传染科所有工作人员便没有回家。1月22日早上8点45分,进病房接触病人之前,科室人员身穿蓝色防护服、头戴蓝色帽子在过道上来了一张大合照。上报疫情、协调科室医生排班、了解人员状况、组织专家对病人会诊,成了她近段时间以来的每天都要做的几项工作。

  在兰清华和同事们全天候战“疫”的这段时间里,为了照顾正读高中的小孩,以前不做饭菜的兰清华的爱人进起了厨房、系起了围裙。幸好过年期间,她的公公婆婆来到她家,“否则不知道爱人和小孩过年时吃什么了”,说到此处,她的眼里充盈着笑意。

  “从小的梦想就是当‘白衣天使’,这样的情况也是第一次碰到,说实话,不怕是不可能的,只有尽量做好防护。”兰清华建议大家也要防护到位,尽量少出门,做好房间通风和消毒工作。

  “等疫情平稳了、工作没这么忙的时候,想回家看望老人。”兰清华表示,这是她此时最大的心愿。简单而又温馨。

  (本报记者杨成伟刘建安通讯员刘明)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