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政治新闻对贫困区域农村媒介生态环境的优化研究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政治新闻对贫困区域农村媒介生态环境的优化研究

来源:科教新报2020-01-20 18:4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政治新闻对贫困区域农村媒介生态环境的优化研究

  ——基于对湘西十八洞村政治新闻传播的调查分析与解读

  杨元崇 孙立青 徐晓红 陈文敏

  摘要:政治新闻在传播贫困区域农村新闻事实的过程中,起到优化媒介生态环境的作用。湘西十八洞村的政治新闻传播便是典型案例。政治新闻传播从运行主导力量推动、信息能量转化和社会力量动员等方面深刻影响了贫困区域农村媒介生态环境。剖析和凸显政治新闻传播,优化贫困区域农村媒介生态环境的作用是新时代贫困区域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传播的重要维度之一。

  关键词:政治新闻;农村媒介生态;十八洞村

  引言

  大众传媒时代的“政治传播”是政府和公众之间进行的政治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政治说服、政治修辞、政治沟通是其基本手段,而其功能诉求是“制造同意”“劝服公众”“社会动员”等。其中,“政治新闻是政治宣传最基本的形式,是指除了重大突发事件以外的政治领域的新闻。”①中西方新闻传播学界对政治新闻外延和范畴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政治新闻是政治人物、记者和大众的共同创造物;政治新闻是关于国家和社会发展、公共利益或政策过程等的硬新闻,相对于“软新闻”而言等等。政治新闻可以从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两方面来进行界定:从传播主体而言,政治新闻是指政府新闻即政府发布的新闻。从传播内容而言,则是指政治领域的新闻报道和评论。②本文理解与阐释话语当中,政治新闻可做如下界定:指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密切关联的时政新闻报道。政治人物的地位和政治影响性与其新闻价值指数成正相关。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双龙镇境内,是武陵山片区内典型的苗族贫困人口聚居村落。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在十八洞村提出扶贫工作十六字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精准扶贫。从此以后,十八洞村成为了国家“精准扶贫”首倡地。一个月后,人民日报刊发《加强分类指导实施精准扶贫》(12月3日)和《扶贫如何把准需求脉 ——来自湘西的调研报告》(12月21日)两篇深度报道,“精准扶贫”“十六字原则”正式出现于媒体报道当中。自此,精准扶贫这一农村治理认知上升成为国家政策,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工程。总书记视察的报道于2013年11月上旬呈现出广泛传播的态势,并产生广大的社会影响。在这一传播框架之下,各种体裁的重大、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报道层出不穷。报道媒体也由地方的“湘西网”“红网”辐射到“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网”等21家各种类型媒体,“知网”检索“湘西十八洞”特定符号学界研究论文统计:2020(47) 2018(29) 2017(24) 2016(8) 2015(3) 2014(2) 2013(2) 2012(1)共116篇,十八洞这一传播符号影响力扩大到全国范围。2017年2月18日,十八洞村脱贫。随着全国范围内的扶贫攻坚开展,十八洞村相关的政治新闻仍不断被发布出来。特别是2018年4月,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首倡地——花垣县十八洞村脱贫故事为原型的党的十九大献礼片《十八洞村》成为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的入围影片之一,“十八洞模式”从此走出了国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政治新闻传播对十八洞媒介生态优化这一问题。并分析其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一、政治新闻优化贫困区域农村媒介生态环境的事实

  基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的影响力,政治新闻的产生和传播对新闻发生地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其深刻影响了贫困区域农村的媒介生态。

  其一,提升贫困区域农村知名度。受到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村题材新闻采制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和媒体定位的因素导致大部分贫困区域新闻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低概率事件,似乎成为被新闻“遗忘”的地区。为此,政治新闻的出现就具有重要和独特的价值。在2013年11月份之前,十八洞村作为国家级贫困村,仅有一篇《百里苗疆写赞歌——省民委驻花垣县十八洞村工作组建设扶贫侧记》的扶贫研究文章。在当地新闻媒介和上级媒体平台上,新闻报道几乎空白。2013年11月3日后,十八洞村则成为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与运行的重大政治符号之一,并具有了“精准脱贫”的示范效应。在重大新闻的发稿机制上,主流媒体带动了地市级媒体,使得他们在重大新闻发生地上不再是“迟钝”与“无睹”,据“今日头条”数据统计2016年以来多达数百篇,2017年1月23日,湖南日报、新湖南、华声在线3家媒体走进贫困区域农村,推出《新春走基层·走进十八洞》大型系列特别报道,通过报网端一体形成宣传合力,为当地媒介环境的优化起到了带动作用。今天的十八洞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化、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上都有了显著提升,政治新闻的报道也使它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2018年,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考察湘西十八洞村,政治新闻集中报道国家省市县乡村五级抓精准扶贫工作的显著成果。2019年,随着扶贫攻坚进入攻坚阶段,十八洞村的新闻报道更加聚焦精准扶贫经验推广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其二,改善贫困区域农村触媒条件。精准扶贫实施以前,十八洞村妇女石爬专在内的村民因家里没有电视等设备,难以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这便是农村媒介生态失衡的表征。随着政治新闻的传播以及精准扶贫的开展,十八洞村的新闻媒介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事实证明,作为政治新闻的发生地和传播地,村寨电视拥有量、媒介信息转播设施建设、农村书屋建设都得到了加强和改进,农民触媒行为情况得到了显著提升。十八洞村民生产生活情况成为媒介关注和报道的重要新闻议题。由于新闻价值的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当地村民对本地、本村成为新闻事件表现出本能的关注,看电视、上网、听取媒介评价并反馈的行为度有了很大提升。由此可见,政治新闻传播对优化贫困地区农村媒介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贫困区域村民因为政治新闻的传播提升了自身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介工具的认知和消费的能力。当前,在十八洞村,村民面对记者的镜头,语言表达显得更加从容和得体。政治新闻对提高十八洞村人媒介应对能力较为显著,如今苗族石爬专大婶也成为十八洞村的“形象大使”,客观上培育了“新农民”的形象,提升了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其三,提升贫困区域农村新兴媒介的应用价值。在国家扶贫政策最强有力的推动下,政治新闻的传播加强了有效乡村传播信息资源的建设,在过去广播、有线电视的基础之上,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在贫困区域得到广泛普及,其深度影响了农村的媒介生态环境。媒介发展的价值绝不只体现在媒介的规模和影响力扩张上,更体现在它所能带来的巨大的应用价值,让媒体使用者更多,服务项目更拓展、技术支持更完备,媒介信息发挥更大效能。针对农民的信息需求,涉农部门和运营商的综合作用,增强了农村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提供了较为完备的信息传送通道和信息传播平台。政治新闻独特性传播提高了贫困区域的声誉,也传播了具有经济价值的信息。这为通过媒介营销改善村民经济收入条件提供了可能。近年来,十八洞村电子商务平台得到迅速发展,2016年5月湖南省邮政公司利用邮政“邮三湘”平台,建立“互联网+精准扶贫”在十八洞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把美丽的十八洞村寄出去”生态旅游产品商务平台。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村民出售十八洞村小酒、十八洞村矿泉水、苗绣、猕猴桃、腊肉、苗鱼等特色产品,发展乡村旅游。媒介传播效应附加值的显著提升激发了农民主体意识资源的建设,缩小了农村人口与都市民众的“知识鸿沟”“数字鸿沟”,加强了农民科技自主创新与营销推广类信息资源的建设,持续优化了十八洞村的媒介生态。

  二、政治新闻传播优化贫困区域是农村媒介生态环境的成因

  政治传播最基本的“三论”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影响、说服、控制、国家议题的设置是政治传播的重要功能诉求。对于贫困区域而言,政治新闻传播是传播生态得到优化的重要原因。

  一是政治新闻传播运行主导力量发挥作用。缘于“议程设置”和“新闻框架”以及媒介使用与满足,政治新闻一旦产生自贫困区域,便会对同类空间产生传播运行主导力,引起不同类别、层次媒介的集中关注与跟进报道,使之声名鹊起。例如,扶贫歌曲和扶贫影片的传播,十八洞村成为一张精准扶贫的“电子名片”,不仅彰显了各级政府的扶贫探索,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符号样板”,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都离不开政治新闻的独特作用。在政治新闻传播的持续发力下,十八洞村媒介生态环境在政治文化层面得到改善。政治新闻从单一的政策宣传转变为对事件发生地的多向度辐射,进而对这些领域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走向产生深刻影响。

  二是政治新闻传达的政策展现出的导向推动。中国乡村治理中的权力运作是以对政治信息的控制而实现的。公共政策的告之是其政治传播的重要内容,政治传播为政策的执行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并通过反馈渠道形成一个公共领域。如,201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在其专栏“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之中,刊发湖南十八洞村的一篇《总书记带领我们“精准脱贫”》,政治新闻关系到国家、社会的治理政策制定、修改与完善。十八洞村政治新闻的始播喻示农村贫困区域治理政策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此后,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证明了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政治新闻的作用最先体现在新闻发生地媒介设备安装、通信设施建设、政府媒介投入在内的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善上。十八洞村新闻信息收发条件的改善便体现了政治新闻传达出的政策导向推动。

  三是政治新闻社会力量动员作用的发挥。在新闻传播中,新闻作者和传播者受到心理关注动机影响,会特别关注涉及自身的新闻报道。同时,“政治信息中所包含的带有倾向性的内容,也会影响人们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③几年来,十八洞村推出了如新华网2018年9月报道《十八洞汉子施六金:“脱贫”又“脱单”》在内的大量聚焦村民典型的政治新闻报道。十八洞村民媒介素养不断提升,对新闻内容、传播范式、新闻记者特别留意。这是媒介生态环境得以优化的具体体现。政治新闻的权威性决定其具有推动政策变动和实施的可能性。政治修辞的功能除了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之外,还能增强“政治动员”“乡土社会动员”的号召力,使人们投以更多的关注、留意到政治新闻发生地的人事内容当中。毫无疑问,十八洞村社会知名度的快速上升,离不开政治新闻的持续传播。即“精准扶贫”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遵照“因地制宜”的重要原则,十八洞村产生了“跳出十八洞建设十八洞”的新型扶贫思路,打造出了可复制推广的精准扶贫模式。2018年,本地自媒体推出“十八洞猕猴桃·精准扶贫第一果”的产业扶贫宣推;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潇湘‘红八景’,擦亮时代新名片”的网络投票活动。此类传播对新闻发生地十八洞村媒介生态软环境的培育产生一定的培育作用。

  三、贫困区域农村媒介生态体系宜善用政治新闻的传播效能

  在十八洞村“精准扶贫” 这一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中,政治新闻体现出独特的传播运行主导、信息能量转化、政策导向和社会动员等诸多方面的传播效能。就经济扶贫而言,在对贫困区域农村进行传播时将单向“靶点”转变为多向“靶列”,切实确保扶贫主体不缺位、扶贫策略多样化、贫困对象不漏掉等特色,最终构建出关联性较强的精准扶贫“靶点”序贯系统④。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红艳认为,“乡村传播与农村发展”的命题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乡村传播活动在推动农村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二是农村发展对乡村传播活动的反作用,因此需要分析乡村社会中的传播系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外围传播系统。⑤鉴于政治传播对于地缘政治、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乡村治理方面的显在影响,我们提出,贫困区域的地方政府以及农村媒介生态体系应该培育、善用、善待政治新闻的传播效能,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思考:

  其一,达成一种社会共识:政治新闻传播仍是贫困区域的稀缺信息,值得善用。从受众的注意力而言,新闻传播的主战场集中在人口密度大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达程度高的区位优势而占据更多的收视率、点击率与网络流量。“各种媒介在中国城乡间的逐步普及并不能改变数字鸿沟本身的存在,它只反映出非发达地区第一道数字鸿沟‘接入沟’一定程度的改善。”⑥ 从社会分层到媒介分层,农村的弱势群体面临着社会身份与媒体话语的双重边缘化,这种符号宰制进一步深化了弱势者的我群/他群之感,从而自我贬损、自我憎恨感。增权/充权(empowerment)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增权与无权、赋权与失能、培力与无力,都是相对的概念。权力不仅客观存在,也蕴含着人们的尊严感、福祉感、重要感等主观感受。⑦贫困区域农村出现政治新闻的机率比较有限,这是基本的实施。为此,认真策划好针对农村地区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赋权”的做法,不仅要“媒介赋权”,还要鼓励农民“自我赋权”。要善于发挥政治新闻传播效能,加深对农村媒介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媒介环境优化策略,最终实现良性循环。湘西十八洞村的传播实际较有特色,需要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以便更好地实现媒介环境的独特优化。

  其二,建构多级传播圈层:确立“硬新闻、软着陆、外辐射、人文性”的传播定位。基于受众媒介素养和传统文化,按照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逐步改变刚性覆盖和信息配置失当的局限性。要“讲好中国故事”之湘西篇,要注意到时政新闻的有限性,要发掘“故事”和“讲述”方式,将政治传播作为一个起始,最终走向以人为本、从人出发的新闻话语,考虑传播层面的“到达率”和“市场占有率”之间的关系。如,十八洞村单身汉的“脱单”成为一个重要的报道议题。《团结报》微端“湘西头条”的新闻《今天,十八洞村44岁的“金哥”结婚了!》,里面涉及到十八洞村单身汉再“脱单”、致富“脱单”感谢党等内容。此外,在贫困区域农村进行政治新闻传播时,各级媒体要加强沟通协调,防止同质化现象,避免新闻报道的单一性、片面性和重复性。当政治传播泛化成其他文艺传播时,意识形态的涵化效果更好,如电影《十八洞村》等等,这对不同形态、不同属别、不同层级的媒介都是很好的题材经验。同时,还要注意政治新闻传播对贫困区域造成的“孤岛”现象。其指的是:政治新闻发生地媒介生态实现优化的同时,相邻地区媒介生态却没有得到优化,呈现出“孤岛”现象。当前,十八洞村政治新闻的传播切实考虑到了当地苗族文化和社会文化对接时的恰当处理,附近村寨的媒介生态也得到了优化。

  其三,提升面向农村的新闻传播信息能力:借助政治新闻的传播,实现农村媒介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厘清政治宣传与政治传播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传播媒介与政治之间的互动研究,加强对现代政治传播的政治劝服、政治象征、政治修辞的了解,注重“制造同意的艺术”,是当前中国政治传播中亟须重视的内容。⑧应该认真反省传统的传播理念与政策,实现从宣传到传播间的观念转换,既不能夸大政治新闻对媒介生态优化的特别作用,也不能将此作为一种“权力的强迫力”。面向贫困区域的政治传播关系到“政治形象”“政府形象”“政党形象”“政治人物形象”,就十八洞村的报道而言,关系到中国国家形象、共产党的执政形象、乃至国家领导人形象、党群和干群关系等。如十八洞村的首次报道中描述了总书记视察活动的细节:“怎么称呼你?”总书记紧紧握住64岁的苗族老人石爬专的手,并说:“你是大姐。”这一细节被各大媒体转述,总书记握住老人的手说“你是大姐”这一亲民形象跃然纸上。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得以广泛展现。

  综上所述,十八洞村扶贫实效的提升、媒介生态的优化与政治新闻传播密切相关。李红艳认为,从新农村运动到新农村建设:乡村成为传播中心。⑨西部大开发以来,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深刻改变着乡村的生存面貌,乡村信息化及其引发的变革也深刻地改造着农村的媒介生态体系,当前贫困区域的政治传播应转向“沟通”和“控制”,应该重视“信息”在乡村治理中系统作用。政治传播的行为主体是政府,媒介是引领公众理解信息的意见领袖。政府和媒体如何合理利用政治新闻传播,如何利用农村内外部的官方和社会资源,尊重农村传播规律,推动乡村与媒体发展互动,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湘西十八洞村的新闻报道为中国脱贫攻坚战讲好湘西故事,传递好湘西声音,起到不可限量的重要作用——湘西的故事背后是中国农村故事的缩影。借鉴这些信息传播中的经验和教训,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媒介助力和重要突破口。

  作者简介:杨元崇(1985—),男,土家族,湖南日报社编辑、记者,文学学士,研究方向:武陵山片区媒介传播生态研究;孙立青(1990—),男,吉首大学报编辑、硕士;徐晓红(1968-),女,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陈文敏(1972-),女,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区域传播。

  注释:①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4页。②参阅张晓峰,赵鸿燕.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8页。③张永桃、王一程等.政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14页。④吴雄周、丁建军.精准扶贫:单维瞄准向多维瞄准的嬗变——兼析湘西州十八洞村扶贫调查[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⑤李红艳主编.乡村传播与农村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9页。⑥徐煜、张月藐.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第4辑)[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331页。⑦陈文敏.排斥与增权——当下“城镇弱势群体”的媒介身份建构[J].中国出版,2010(10)。⑧参阅张晓峰、赵鸿燕.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前言第4页。⑨李红艳主编.乡村传播与农村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 甘肃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春播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