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西建院为平陆运河建设培训建筑产业工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广西建院为平陆运河建设培训建筑产业工人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10-13 22:50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是推动广西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提升建筑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西建院”)与平陆运河航道7标段项目方携手,日前举办了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班。

  培训班开班仪式

  针对平陆运河航道7标段工人队伍的现状,广西建院与项目方共同探索了行业部门指导、企业参与、院校主导、地方政府支持的多方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搭建校企党建合作平台,精准对接企业培训需求和施工实际需要,把名师课堂直接送到施工一线。

  “目前项目都已经处在旱季大干阶段。在大干热潮的这个时间,参加培训对于整个项目部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港航工程有限公司平陆运河航道工程施工第7标段项目经理赵冬冬表示,平陆运河航道工程具有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极高。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升工人的专业技能水平,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此次培训班吸引了不少学员参与,他们负责的具体工作不同,但都对培训充满期待。广西建院结合平陆运河航道7标段的实际需求,依托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名师,设置了爆破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知识、测量放线等与项目施工息息相关的培训课程,既有理论讲解,也有实操演练,确保学员能够学以致用。

  胡运金专家讲授爆破与环境保护课程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让学员们不仅能掌握专业技能,还能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也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新技术新工艺,由此可以产生许多科研课题,我们可以和施工单位一起研究攻克这些难题。”全国模范教师、广西建院教授姚琦表示。在培训过程中,注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现场示范等方式,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姚琦教授讲授安全知识课程

  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广西建院与项目方还共同探索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除了集中的培训班外,还在施工现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活动,让工人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我们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学习的平台,我们也能够通过这次的培训,给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开拓更多的领域。”一位参加培训的学员说。他表示通过培训,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技能,还能把施工中遇到的难题拿出来探讨,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学校教师开展实操教学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不仅为平陆运河航道7标段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还为学校产学研有效融合提供了新方向。“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和广西的世纪工程,是新时代国家的重大战略。这次培训对于我们‘双高’院校来讲,也是践行服务国家战略,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体现。学校也是希望能够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一方面继续聚焦广西的地方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学校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与央企、国企的联系,通过不断拓展合作渠道等方式,力求在人员培训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效。”广西建院副校长柏挺表示。

培训班学员合影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甘思源)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肃南牛羊异地借牧

  • 西藏:玉麦“蝶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与2020年上一轮评审相比,本轮评审拟大幅新增博士点831个。这意味着博士生培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24-10-15 04:50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2024-10-15 04:50
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10-15 05:05
我国探月工程在不断书写月球探测新篇章的过程中铸就的探月精神,既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又富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质。
2024-10-15 05:05
14日16时许,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首趟中老铁路“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满载390吨老挝香蕉从云南省昆明市王家营西站驶出,一路向北京市平谷区疾驰,标志着中老铁路国际冷链班列暨“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正式开行,打通了一条连接中国北京、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货运通道。
2024-10-15 05:05
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
2024-10-14 09:34
最近一个特殊门诊引发社会关注。媒体报道,10月8日,上海某研究机构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
2024-10-14 04:05
如今,不少城市的地下空间别有洞天。
2024-10-14 04:05
近年来,昭通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推动+政策赋能+管家服务”的返乡创业“昭通模式”,推出促进创业就业“二十条措施”。2023年以来,昭通回引6.5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8.6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2024-10-14 04:5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4-10-14 04:50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2024-10-12 10:01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2024-10-12 10:00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2024-10-12 09:57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2024-10-12 09:56
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爱玩电子游戏,有时为了通关甚至不惜晚睡熬夜。熬夜意味着睡眠时间大幅减少,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2024-10-12 09:55
据最新一期《风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摄入一些咖啡因,或能为心脏健康加分。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目前医生给出的建议大都与减少炎症有关,包括少服用可的松药物、不吸烟、降低胆固醇,以及控制高血压等。
2024-10-11 10:36
近日,由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课题“伊春森林芬多精成分解析与释放规律”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经查新,此前未见相关报道,该项目为全国首次对伊春森林康养功能成分的定性定量科学研究。
2024-10-11 10:17
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
2024-10-11 10:16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科技进步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人工智能(AI)领域的成就,并非意味着人类科学家的地位受到动摇。
2024-10-11 10:16
江俊强调,这种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研究范式,能从数百万种可能的配方中迅速识别最佳组合,极大地加速了新物质的发现过程。《自然》报道也指出,AI“科学家”通过自动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功能,显著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科研成本,并加速了科学发现的进程。
2024-10-1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