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西有力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广西有力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来源:广西日报2024-01-24 13:22

  2023年全区筹措落实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38亿元,较2022年增长4.8%

  广西有力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广西有力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百色市易地搬迁安置点深圳小镇是粤桂扶贫协作的样板工程、深百扶贫协作的标志性工程,安置了来自凌云、乐业、田林、德保、靖西等9个县(市)的搬迁建档立卡户4285户1.8419万人。覃蔚峰/摄

  解放思想 创新求变 向海图强 开放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本报记者 王艳群  通讯员 邓祖体 梁 铁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要落实规划、扎实推进”,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全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聚焦重点抓落实,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狠抓产业就业增收,全面落实帮扶措施,持续抓好兜底保障,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广西筹措落实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38亿元,较2022年增长4.8%。

  强监测 坚决守牢防返贫底线

  “老乡,你知道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申报政策吗?”“知道的,村干部挨家挨户给群众做过政策讲解,还留有电话给我们,不懂随时可以询问他们。”这是岑溪市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时与农村群众的一段对话。

  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政策不仅需要干部熟知,最为关键的是农村困难群众要知晓,并且知道找谁申报。“我们利用政策宣传大喇叭、微信群、一封信和‘夜谈会’等方式,并通过发放政策‘明白纸’、推行防返贫监测对象申报‘一码通’等途径,向群众做好宣讲,提高群众政策知晓度。”岑溪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黎荣臻介绍。2023年,该市共对19.5万农户开展常态化排查,累计认定监测对象160户697人。

  采用“无纸化审批”、自动生成电子台账,修订完善全国首份数据信息采集管理办法,汇聚区市镇村四级帮扶干部和网格员的力量实地走访,多渠道、多方式广泛做好政策宣传,坚决做到防止返贫监测排查、申报工作不少一村、不漏一户一人,全力筑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第一道防线”。这是我区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成效的缩影。

  脱贫攻坚战结束后,防止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去年以来,我区持续强化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推行“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工作模式,建立1.2万余名村级信息员和3.6万余名网格员队伍,先后组织开展了集中排查、数据质量提升、重点排查、信息动态管理“四个专项行动”,做到防返贫工作常态化监测、全覆盖排查、动态化管理,确保及时发现、应纳尽纳。

  截至2023年底,广西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共对369.4万预警对象进行动态监测,其中认定低收入人口318万人,并全部落实相应救助措施。

  优帮扶 脱贫群众持续稳增收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利用自家庭院养殖了15头母山羊,每年卖羔羊纯利润有2万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克娘村,脱贫户岑阿神每天喂羊、清理羊舍后,再到地里干农活,谈起脱贫后的生活,他感到很满足。

  近年来,隆林积极构建“产业联系到户、产业联系到村”的“两联一带”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对饲养种牛种羊、建设栏舍、种草给予补助,引导农户大力发展黄牛、山羊等特色养殖产业,目前,全县黄牛存栏量4.26万头,黑山羊存栏量12.28万头。

  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数据显示,广西投入产业发展的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资金分别为75.41亿元、37.38亿元,占总额比分别为61.48%、56.69%。强化到户产业帮扶,累计发放产业以奖代补资金30.67亿元,受益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151.59万人次,产业帮扶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

  春节临近,天等县龙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就业帮扶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订单。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天等县把稳就业当作最大民生,用足用活各项帮扶政策,以“小车间”撬动乡村“大振兴”。目前,全县帮扶车间增长至338家,形成“一园两区三带九街”的发展格局,累计带动群众就业2.23万人,其中吸纳脱贫人口8023人。

  就业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直接、有效的重要举措。2023年,我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293.47万人。全区乡村公益性岗位共安置脱贫人口27.45万人,共有4297家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6.22万人,车间数量和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人数排名全国前列。

  产业、就业帮扶有效推动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区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2%,高于全区农民平均增速;全区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GDP增速达到4.5%,高于全区平均增速。经过集中帮扶,脱贫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促发展 脱贫成果有效巩固提升

  行走八桂乡间,村村可见蓝天碧水、绿树净土、风光旖旎的景象。一间间就业帮扶车间内,脱贫群众笑容满面,幸福写在脸上。

  “搬进崭新的楼房,附近还有幼儿园、中小学、卫生服务中心、就业帮扶车间,孩子上学、老人就医、年轻人就业都可以在家门口解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谈及如今的幸福生活,靖西市老乡家园产业园易地搬迁群众庾杰满脸笑容。

  产业欣欣向荣,村屯和和美美,治理井井有条,生活蒸蒸日上……去年以来,我区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焦目标任务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更好造福于民,万千乡村华丽巨变,各呈异彩,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在教育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2023年下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资金19.39亿元,做到应助尽助。全区脱贫户(监测对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失学辍学人数保持“动态清零”。

  在健康保障方面,继续落实基本医保参保资助渐退、大病保险倾斜支持、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政策,全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2023年基本医保参保率达100%;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99.99%,4种重点慢性病签约率达100%。投入资金1.86亿元支持33个国定脱贫县的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全区乡村医疗服务“空白点”保持“动态清零”。

  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农村住房安全状况动态巡查、动态监测,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区2023年度任务3946户提前竣工,户均补助、开竣工率和资金拨付率排全国第1位。

  在巩固提升饮水安全方面,筹措落实资金31.52亿元,大力推进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升攻坚行动,加快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建设改造,全年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2353个,提升了371.7万人的供水保障水平。

  在社会保障方面,全区135.2万脱贫人口纳入低保兜底保障,发放低保金43.9亿元,比2022年增长3.5%;给7.2万名脱贫人口发放特困供养金5.4亿元,比2022年增长20%。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2024年的新征程中,我们将以更强有力的举措和更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守底线、稳增收、促振兴,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乡村移风易俗纪实

  • 钱江观潮正当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2024-09-19 09:43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024-09-19 09:35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2024-09-19 03:35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2024-09-19 03:35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2024-09-20 10:07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2024-09-18 09:54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2024-09-18 09:52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2024-09-18 09:3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09-14 09:43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2024-09-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