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安徽合肥:战“疫”硬核政策背后的科技力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安徽合肥:战“疫”硬核政策背后的科技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0-02-13 13: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疫情牵动人心。

  在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合肥,越来越多的科技力量在行动。

  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

  连日来,众多合肥科技一一“亮剑”,为打赢这场战“疫”释放出硬核力量,在全国的这场战“疫”中,彰显着创新之都的实力。

  接触者全部初筛

  硬核政策背后的合肥力量

  2月7日,安徽对外发布:全面开展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初筛。这是除湖北之外,全国第一个对所有密切接触者发布初筛政策的省份。

  “全检测”是疫情防控的“硬招”,也源于合肥硬核的科技实力。

  首批6家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全来自合肥。

  2月11日,记者来到列于6家检测机构之首的“合肥金域”,走近离新冠病毒最近的地方——核酸检测实验室。

  “保持喷洒,对,不要停……”在样本实验室中,两名检验员们,一边用酒精喷雾进行着实时消毒,一边将一个个密封在透明袋中的病毒样本从运输箱拿出,置入56摄氏度的烤箱中,对样本进行“灭活”。经历一系列严密的流程后,最快3个小时,检测结果将呈现。

  “1月29日,我们就向省市相关部门‘请战’。”合肥金域党支部书记王友坤介绍,1月24日,合肥金域紧急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专项工作小组,持续进行实验室部署以及针对一线检测和物流人员的相关培训。2月1日,合肥金域开始承接亳州市以及下辖的利辛县、涡阳县、蒙城县、谯城区的检测任务。

图片7

图:合肥金域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人员正在检测样本

  新冠病毒让人避之不及,而检测室的科研人员却整日与病毒相伴。“最多的一天,我经手了1800例样本。”PCR检验组分组组长余娟平介绍,这里30名PCR检验员三班倒,8个小时不吃不喝,24小时机器不停。

  随着整个检测流程的不断优化,目前日产能已超2500人份,承接了合肥、安庆、阜阳、蚌埠、亳州等十多个检测压力较大的地市。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里,“识别”病毒的能力与效率,是与“病魔”“抢人”的关键。

图片8

图:检测人员用酒精喷雾对运输箱进行实时消毒

  在首批检测机构安徽安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边生产、边研发,在安徽率先开发出仅需90分钟即可对提取的RNA完成检测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目前,我们已生产数了十万份该检测试剂盒。分批给安徽省、湖北省、山东省、四川省、河北省及上海等地区疾控和医院系统提供、捐赠价值超过3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韦玉军表示。

  迅速归队与时间赛跑

  战物资背后的合肥力量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中,防疫物资如同前线重要的“粮草”,更是守护所有参战人员的“生命线”。合肥众多高新企业主动参战,在全国防疫物资的供应战中,响亮地发出了“合肥声音”。

图片9

  图:在同路生物制药,工作人员从春节开始就在加班加点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当前抗击新冠肺炎为数不多的药品之一,主要用于重症患者,全国能生产这一药品的生物企业仅30多家,位于合肥的同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2月11日上午,记者在同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血液制品车间中看到,技术人员在生产线上紧张忙碌着,整个春节,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让一支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以最快的速度“输向”抗疫战场。

  “春节前,我们的订单量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两天就相当于平常一个月的需求量,订单不仅来自武汉,全国各个地区都有。”同路生物常务副总经理游兰介绍,经历了2003年非典,他们在疫情全面爆发前就敏锐地感觉到了“很异常”。

  尽管当时即将春节休假,但公司内部还是发了紧急通知,运输力量不分昼夜,尽最大力量确保药品在最短时间内运往武汉及全国各地。

  “大年三十当天发走一批,还没等送货的车回来,年初二又发走一批,生产车间工人紧急返岗……”游兰感慨,“在严峻形势下,我相信不论是哪个企业都会全力以赴!”

  “时间就是生命!”

  在全国“战疫”打响后,与同路生物一样,合肥众多生物医药物资生产企业放弃假期,迅速“归队”,加入战“疫”。

  合肥洁尔卫生新材料公司两条生产线从年三十开始,24 小时不停机生产医用口罩,人歇设备不歇,日产量 10 万只。

  大年初一,安科生物4000支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紧急发往武汉金银潭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三家医院。3天后,又紧急捐赠 7000 支,至今已发出1.7万支,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安全防护。

  合肥精英塑料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也是在大年初一紧急停止休假,召回员工恢复生产。5 条生产线满负荷运作,日产 150000 只 84 消毒液包装瓶和除菌洗手液包装瓶。

  安徽博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春节期间加班加点,提前供货,捐赠不间断电源ups,用于医院机房设备保障。

  安徽启威生物年初三紧急复工,组织生产免洗消毒凝胶(手部消毒用品)……

图片10

图:启威生物工作人员紧急复工,加快生产免洗消毒凝胶

  夜以继日,人歇机器不歇。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每一个在假日里迅速归队的合肥科技人,都用行动书写了大大的“义”字。

  “大数据助力

  精准防疫背后的合肥力量

  随着人们对病毒认识的加深,相关的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文献筛选和超算工作支撑,身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合肥,给出了硬核的科技支持。

图片11

图:具有强大算力的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免费开放

  沈萍是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平台运营总监,自疫情爆发之后,她和团队10多名同事就开启了“超长工作状态”。

  “每天一睁眼就是开电脑,查看、审核和处理后台各类信息,每晚基本要到12点以后才能关机。有几位同事为了方便工作,特意把设备和资料搬回了家。”沈萍所指的后台是“类脑智能开放平台”。

  在该平台中灌入180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工程算法,可以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提供快速构建、训练模型的环境,让开发者专注于业务和科研。

  “疫情发生后,我们面向科研机构、医院、学校免费开放,为用户提供强大算力和AI资源,尤其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分析、疫苗新药研发的有关的用户,平台全面无偿开放。”沈萍说。

  沈萍给记者发来了一张后台数据截图,从使用轨迹上来看,这段时间以来,平台上多了许多生物科研机构和医疗公司用户,他们使用轨迹是高频、稳定的。“由此看来,平台对他们的研发工作起到了实际性的支持效果。”

图片12

图:类脑智能开放平台的后台数据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建设单元,而“类脑智能开放平台”是实验室和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重要成果。自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以来,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取得众多突破和成果。在此次疫情中,许多科技手段投入使用,为抗击防控疫情提供技术支撑。

  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合肥“大数据”的技术身影无处不在。

  蜀山区稻香村街道朝阳社区明远新村小区投入了一套用于人员照片采集、实时体温填报的人工智能新系统。该系统由安徽筑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捐赠,针对封闭区域人员管理,利用APP 采集人员身份证,分析人员数据,提高对归来人员的甄别能力,提升社区疫情防控筛查力。

  合肥交警部门利用“交通超脑”大数据智能平台,对近期过境合肥的重点地区 10 万辆车精准研判,48 小时内数据分析,确定疫情关联车辆,为合肥疫情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

  科大讯飞针对农村占比高、中老年占比高特征,上线“智医助理”,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的结论,协助基层医生进行疫情筛查防控和防疫知识宣教。

  在合肥市人民政府三楼的一个办公室里,由科大国创开发上线的疫情信息展示平台,实时监控所有区县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的病历分析,同时绘制每天的动态分析图,为合肥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提供最科学的疫情研判和分析。

  迅速破题

  “无接触防疫背后的合肥力量

  2月11日,合肥博微太赫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数名研发人员正对着该公司仅用7天研制推出新型“全过程无接触测温安检一体机”模拟机,在计算机上继续进行着测试、优化……

图片13

图:研发人员对全过程无接触测温安检一体机进行调试

  时间拉回到春节前夕,彼时,随着疫情的发展,各地测温和安检的需求明显增加。然而,由于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为飞沫和接触,普通的近身探测等方式,会加大交叉感染的风险。

  应对这一难题,博微太赫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原先研发的,并已连续服务过两届进博会的“无接触式”太赫兹安检仪的基础上,集成红外测温系统,开发出一款适应当下需求的太赫兹无接触人体测温安检一体机。

  “一定要快!”在那时绝非一句口号,而是每个研发人员心中的宗旨。1月27日,20多名公司骨干研发人员已全部抵达合肥,即刻上岗。

  “研发过程非常艰辛。”博微太赫兹研发人员赵振利向记者介绍,仅仅是将红外测温仪器的精度从工业级别提升到更加精准的医疗级别这一个环节,就蕴含着许多复杂的小项目和大量的测试,此外,还面临着一系列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环节。

  “时刻保持专注,分秒必争。”赵振利说,项目开工后,20多名研发人员几乎每天从早晨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由于疫情,我们的中央空调是没有开的,尤其到了晚上,现场非常冷。”

  日夜兼程,大家仅用7天就成功研发出了这款新型“全过程无接触测温安检一体机”,这款机器仅需被检人员正常步行通过安检区域,即可在无任何接触的情况下,完成测温及安检,真正实现了“非接触”模式,有效切断近距离测温和手检过程中的人人接触传染环节,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月12日,这款“合肥造”“无接触测温安检一体机”在正面临着大量客流的上海地铁正式启用,在复工战“疫”关键时刻,起到了降低出行交叉感染的关键作用。

  公司并没有停下脚步,一边生产,一边研发。“我们还在持续优化,提升它的精确度。目前,包括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广州地铁等都在与我们接洽中。”赵振利说。

  这场疫情来势凶猛,为快速、有效的打赢阻击战,针对战疫中出现的新情况,合肥众多科技型企业行动起来,组织科研和生产力量,在现有技术和产品的基层上,加快相关产品攻关和应,短时间内“破题”,研发出适应防控疫情的产品。

  1月23日,由东超科技研发无偿提供的国内首批两台 “无接触自助机”在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北区紧急驰援投入使用。这两台“无接触自助机”也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使用,在空中就能完成预约挂号等以前的所有操作,不需要和物体表面接触,有效隔绝了因人体与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细菌和病毒感染;

图片14

图:首批无接触自助机在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投入使用

  2月10日,全国首个智能社区防疫系统在合肥6个小区上线,社区居民共享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无接触式生活”,尽量减少了与物业工作人员的反复接触,进一步提高社区防疫能力……

  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创新,合肥的高新技术企业凭借过硬的研发人员素质和强大的产业创新基础,以科技赋能,用产品“说话”,在无接触防疫领域尽显合肥力量。

  “合肥智造硬核助力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背后的合肥力量

  2月6日,一封“关于采购物资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情况说明”从武汉发到了合肥:为了建设武汉江夏雷神山医院工程,现需要向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差压表,运往武汉江夏雷神山项目部,请当地政府与相关单位给予协助。落款为雷神山医院承建单位——中建三局雷神山医院建设项目指挥部。

图片15

图:杜威智能收到中建三局雷神山医院建设项目指挥部发来的函

  “拿到这份情况说明后,我们立即准备物资,200多台仪器连夜运往雷神山项目部。预计在2月15日前再交付600台。”杜威智能副总廖德安说。

  杜威智能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制造高科技传感器产品的企业。平时,这家企业生产的指针式微差压计对医院来说属于“冷门”,需求量不太,而此次疫情的特殊性,让该产品一下子成为建设负压病房用的关键设备。

  “通过让病房内与外界形成压力差,可以让病人呼吸排出来的病毒不扩散到室外。”廖德安介绍,该设备专用于监控手术室、ICU重症监护室、负压病房等空调压力,有效防止呼吸道病菌大规模扩散。

  早在1月27日,得知武汉火神山医院物资匮乏,杜威智能就宣布启动紧急驰援武汉行动,向武汉火神山医院捐赠一批指针式微差压计。

图片16

图:紧急驰援,向武汉火神山医院捐赠一批指针式微差压计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合肥科技型企业行动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向战“疫”前线不断输出自己的技术能力。

  由长虹美菱生物生产的“合肥造”冷藏冷冻箱,能精准控制样本检验的温度,成为雷神山医院的一件防疫“利器”。

  安徽博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电子测试、试验平台,作为首批支援武汉防疫工作的企业,该公司智能配电单元送达火神山医院,为火神山医院的顺利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安徽国微华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行业内领先的生产高端用空气节能洁净设备的企业之一。该公司研发了最新科技病毒分解设备,可完全破坏病毒里的RNA,让病毒失去感染能力,该公司研发生产的特殊灭菌空气杀毒机已发往火神山医院,为抗击疫情提供“合肥造”的力量……

  在这场战疫中,频频闪现合肥“智造”的硬核实力。

  专项科技攻关相继启动

  攻克病毒背后的合肥力量

  “青春有限志在奉献,勿问索取但求耕耘”,除夕一大早,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实验室门口已经贴好了这副全新的对联。

  门内,近10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科院刘青松药物学团队”和过去5年一样,为了日夜兼程研发新药,选择了身穿白褂,“泡”在实验室过年。只是这次,他们的肩上有着一份全新的使命——根据现有资料构建病毒模型,探索针对性药物筛选。

  “前期,根据已经发表的完整序列,我们去构建了一个不具备感染性的病毒模型。用它来筛选目前我们已经拥有的药物,看看是不是有哪些药物能够在这一模型上显出相关疗效,为下一步向真正病毒上进行试验做准备。”刘青松说。

  据了解,自获悉了本次病毒的基因序列后,该药物学团队根据在肿瘤临床精准治疗方面积累的药学研究经验,从1月20日开始,就迅速自主启动了这一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究项目,”快马加鞭”进行项目的调研、设计以及资源调配。

  1月25日,该团队已经完成应急临床可尝试药物的相关科学原理和初步公共数据的收集、评价、选择等工作。目前,在经过仔细审慎的评估后,该团队还制订了以各种临床特性已知的“老药”为主的临床应急可尝试用药草案。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还有着一大批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强大的基础科研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机构和科研人员。疫情发生之后,一系列疫情相关科研专项“立”了起来,合肥对相关单位及人员的政策支持保障也及时到位。

  2月5日,合肥市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鼓励中小企业的若干发展意见》,提出支持疫情防控产品研发,将在应对疫情的检验检测、国内外标准互通、产品联合研发等领域,建立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绿色立项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从事相关药品、试剂、疫苗研发的,及时、足额为其办理采购国产设备退税。

  2 月 6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中国科大关于防疫工作的三号公告和有关通知》。《通知》显示,结合临床一线防治实际情况和需要,中国科大已经启动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部署了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项目。

  2月7日,合肥高新区正式出台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抗疫情、渡难关、促发展的十二条政策措施,鼓励区域内企业、研发机构等研发或提供疫情防控、远程办公、线上教育、在线医疗等技术、产品,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社会应用示范提供支撑,经认定的项目将给予相关的专项扶持。

  2月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科技攻关工作的通知》,鼓励全研究院科研人员发挥各自特长,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如快速检测、抗体研发等,开展攻关。同时,在院长基金中设立新冠肺炎科技攻关专项,择优对项目予以支持和匹配。

  ……

  科研机构及时响应,专项攻关迅速启动,研究人员潜心耕耘,政策支持强力保障……在合肥这片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正迅速形成多方合力,力争为全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合肥的科技力量。

  记者手记:

  合肥战“疫的“创新担当”

  在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每一个人皆是战士。

  为了采写这篇稿件,记者走进了科研院所、实验室、生物医药企业及众多高新企业,记录下一线科研人员的战“疫”身影,他们很拼的样子,是合肥科技硬核实力的根源所在。

  合肥是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在奋力打造“创新之都”,创新,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气质和特色。

  在这场“战疫”之中,从科研人员,到院所高校,再到政府部门,各方高擎科研利剑,彼此配合,以合力攻坚克难,只为更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让人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创新担当”——

  我们看到,一系列围绕疫情相关研发、生产的政策补助,迅速出台,及时到位,为众多机构、企业、人员打下了一阵阵“强心剂”;

  我们看到,一大批“与城共生”的科技“雄兵”挺身而出,踊跃参战,“立起了”一个个疫情相关专项攻关,力争为全国战疫贡献科技力量;

  我们看到,实验室中一位位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科研人员牟足了劲,夜以继日,凭借过人的专业技术和过硬的战斗精神,寻求破解疫情的途径;

  我们看到,在全国战疫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印刻的“合肥造”的技术和产品被广泛应用……

  敢战、能战、会战,

  这是合肥用科技的力量,面对凶恶疫病,发出的有力回应。

  寒冬终会逾越,春天将会来临。

  “创新合肥”

  (通讯员 蒋瑜香 刘畅司晨 卓旻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河)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陆海事部门在台湾海峡西侧水域开展联合巡航

  •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万兆元年,谁来领航?是更智慧AI,是更领先的Advance,是刷新极限的速度,还是升级多维的体验?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重新定义数智新时代,邀您共同见证!3月28日15:00-16:00
2024-03-28 12:36
作为中国大科学装置之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的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核心装置。
2024-03-28 09:54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围绕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才造士这一核心要义,王大中归纳并紧抓建设一流大学的三大要素:大师、大楼和大学精神。
2024-03-28 09:34
坎潘特强调,最新观测表明,精确的星震学技术可用于探测表面温度低至4200℃(比太阳表面低约1000℃)的矮星,为天体物理观测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一最新结果表明,星震学技术有望详细表征这些恒星及其宜居行星的细节,而精确确定附近冷矮星的年龄对于阐释系外行星上发现的生物特征可能至关重要。
2024-03-28 09:33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3月2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极地考察40周年,自然资源部将开展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重要时间节点。7月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时,在黄河站举办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期间将在长城站、中山站举行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雪龙”号、“雪龙2”号船停靠外港时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2024-03-28 09: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27日批准18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分别是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龙岩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兴义世界地质公园。
2024-03-28 09:31
据介绍,除了服务于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还可为国内外月球探测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2024-03-28 09:25
涂白防虫、修剪树枝、引水灌溉……每当春天到来,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造林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2024-03-27 10:22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2024-03-27 10:21
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宝山乡巨宏村,村民苑忠国正在准备春耕,多年来通过参与县里的培训,春耕物资的采购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2024-03-27 10:20
在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等具体措施。
2024-03-27 10:18
一群“麦哲伦”式的实验物理学家正在高能物理的版图上开疆拓土。而玻色子的发现,正在指向新的“盛宴”。
2024-03-27 10:16
作为古生物学家,徐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云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
2024-03-27 10:15
近期,12P/Pons-Brooks彗星(以下简称12P彗星)成为全球瞩目的对象,我国不少天文爱好者成功观测并拍摄到这位“天外来客”。
2024-03-26 03:25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
2024-03-26 03:20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阶段,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是否会对春耕、农作物造成影响?
2024-03-26 10:16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南开大学饶子和院士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张璐研究员团队合作,首次揭示了抗结核新靶标Rv3806c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
2024-03-26 10:16
25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在渤海超5000米的地层钻探发现一口高产油气井,测试日产油气当量近1400立方米,创造了我国海上深层油气探井日产最高纪录。
2024-03-26 10:15
“绝对安全”的通信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梦想之一,从摩斯电码到电报、传真,从移动电话到网络通信,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各类安全隐患,与通信安全相关的技术一直是科技界、产业界的重点攻关方向。
2024-03-25 10:47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制的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14.8粒子微安流强、224兆电子伏能量的束流在靶稳定运行,创造了国际同类装置运行束流参数的最高流强纪录。
2024-03-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