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85后”姑娘用彩石画助力新疆文创“破圈”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85后”姑娘用彩石画助力新疆文创“破圈”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4-26 15:59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6日电(李明非 赵凯储旭)在木板上刻画底稿,用矿石做“颜料”,采用雕刻和涂抹的技法,这是新疆“85后”姑娘古努·阿里根的独特作画方式——彩石画。

  古努的彩石画借鉴了彩石镶嵌画法,远看像油画,近看矿石在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凹凸有致,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无限遐想。

  作为一位一直生活在新疆伊犁的乌孜别克族姑娘,家乡的山水风情、民俗文化、记忆中的老建筑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了古努的创作题材。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自小就看爷爷画画和写毛笔字,从羡慕爷爷到后来迷恋绘画,古努告诉记者:“那时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就是喜欢画画,家里的墙上、桌子上、作业本上,只要是能画画的地方,都有我的画。”

  热爱,再加上勤学苦练,让小学时期的古努在学校里举办了人生中的第一场个人画展。上了大学以后,古努原本选择了美术专业,但因为家庭的变故,古努没能继续学习美术,但她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绘画梦想。

  大学毕业后,古努一直坚持绘画,随着经验积累,平面绘画已不能满足古努对艺术的追求。如何让自己的绘画作品变得不一样,变得更立体?古努想起了小时候经常捡的石头,用石头作画,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于是她开始尝试彩石画创作。

  古努·阿里根向记者介绍她的彩石画。 赵凯 摄

  不断尝试永不放弃

  古努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尝试,2015年终于获得了彩石画的专利。古努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很难,因为很多种材料的天然颜色,无法保留,后面陆陆续续用了七八种材料,最终选择了现在的方式。”

  古努的彩石画创作过程很复杂,首先是矿物粉末的挑选,因为在绘画中,颜色的过渡很重要,过渡好就显得自然,过渡不好,就会显得生硬,所以颜色搭配一定要丰富;随后是在木板上刻画出底稿,刻画好后,将多余的地方轻轻刮除,使得线条更加弯曲有致,自然流畅;接着涂抹上特制的胶水,再将不同颜色的矿石粉按照由薄到厚,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填充;等矿石粉干了以后,运用平面雕刻的方式雕刻,使其更具立体感;最后为了定型要在整幅作品上再进行一次涂胶。彩石画的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每一步都需要谨慎和耐心。古努告诉记者,一幅简单的彩石画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稍显复杂的彩石画则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之久才能完成。

  一开始,古努的彩石画全部采用矿石粉,无论是建筑的花纹还是树叶的纹理,全部用手工雕刻而成,但如今,古努大胆运用整块木头、石头、皮革等材料,使彩石画更显立体和逼真。

  古努·阿里根正在教学生彩石画制作。 储旭 摄

  古努走到一幅画有骏马的彩石画前,向记者介绍:“像这幅画我陆陆续续制作了两个多月。它外面一些特殊的颜色很难找。为了凸显质感,作品最薄的部分也是一层一层地制作,而且为了让作品的密度更强,我不光使用玉石粉,还在里面添加了羊毛和羊油。”

  在创新中发扬彩石画

  古努的彩石画朴素自然,独特的写实风格中,蕴涵了新疆多种文化元素和艺术符号。作品一经问世很快就在市场上崭露头角。2018年,古努在伊宁市的六星街景区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随着游客增多,她的工作室不仅成为网红打卡地,也成为了当地一个非物质文化传播中心。

  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参观和学习,也让古努的作品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古努开始在多个省市进行作品展,当地民众十分喜爱。

  虽然古努的彩石画独具魅力,但因受材质的影响,其作品沉重,不便携带。所以古努从2022年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通过不断尝试,最终她从伊犁独有的建筑风格“蓝窗户”中获得灵感,开发了一批小而精的文创产品。

  古努·阿里根新开发的彩石画文创产品。 储旭 摄

  古努对记者说:“你别看简单的小窗户,想要通过实物来表达我的思想,真不是那么容易,我只能不停地制作,虽然失败了好多次,但最后的成品深受不同年龄段的人喜爱,我也挺欣慰的。”

  新疆汇聚了多元民族文化,这为新疆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养分。彩石画相框、彩石画冰箱贴、彩石画手提包……这些彩石画文创产品无疑为新疆的文创产业注入新动力。

  如今,古努通过不断学习,将油画、水粉、雕塑、手工艺等技艺融进她的彩石画中。古努说:“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我的彩石画,感受到我们新疆的美丽风景。”(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巴黎奥运会火种登陆马赛

  • 中国海军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更大规模的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和移动终端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发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础。
2024-05-09 09:03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2024-05-09 05:50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2024-05-09 05:40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2024-05-09 05:30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2024-05-09 05:30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2024-05-08 16:52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2024-05-08 10:38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2024-05-08 10:37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
2024-05-08 10:35
目前,提高铝合金耐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热稳定性;二是引入高稳定性的陶瓷相纳米颗粒。为此,何春年团队提出并通过“界面置换”分散策略,制备了5纳米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
2024-05-08 10:3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发现线粒体可使用细胞质标准密码翻译第14个功能蛋白,打破了传统观点认为的线粒体基因只翻译13个蛋白的定律。教科书上写明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其中13个编码信使核糖核酸翻译为蛋白质、22个编码转运核糖核酸、2个编码核糖体核糖核酸。
2024-05-08 10:28
如果未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活,可能需在驻地种植作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在同一地块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单作相比,间作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但胡萝卜产量却明显降低,豌豆的产量则没有太大不同。
2024-05-07 10:08
乌鸦、黑猩猩、大象和其他许多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行为方式表明它们可能有“意识”。该宣言指出,对于可能有意识体验的动物而言,人类在影响它们的决策中忽视这种可能性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024-05-07 10:07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近日报道指出,为让人工智能(AI)发挥其变革潜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及社会福祉,人类必须确保它可持续地发展。这一愿景面临的核心难题在于,随着算力和性能的不断提升,能耗也在快速增长。
2024-05-07 10:04
5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在京发布新成果。他们将自主研发的“光子盒”排布成阵列,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物理学家创造出一种研究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新平台。
2024-05-07 10:03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低空经济具有高科技主导、高效能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国抢占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布局。
2024-05-07 09:59
为基于任意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4-05-06 18:11
近日,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在京正式发布,图集囊括月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演化历史,是探月工程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与阿波罗计划时期的月球地质图相比,
2024-05-06 07:45
前不久,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首期站长培训班举办,来自全国各省份的132名乡村工作站站长参加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于去年启动建设,
2024-05-06 07:45
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
2024-05-06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