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急诊重症科医生陈尔真—— 与时间赛跑 为生命护航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急诊重症科医生陈尔真—— 与时间赛跑 为生命护航

来源:人民日报2022-06-23 08:36

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急诊重症科医生陈尔真—— 与时间赛跑 为生命护航

陈尔真(左一)在分析安排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车辆出入线路。丁燕敏摄

  人物名片

  陈尔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急诊重症科医生,在此轮疫情防控中任上海市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作为负责方舱医院卫生系统建设的应急处置专家,他带领团队参与方案设计,严格把关护理、院感、保障等工作流程,确保方舱医院符合防控规范并有序安全运行,在7座方舱医院、总计近11万张床位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尔真老师,在我们眼里就是英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负责院感防控的张祎博和几位瑞金医院年轻医生,说起陈尔真这位年近花甲的医者,异口同声。

  “尔真,真好!每次危急时刻都挺身而出,不辱使命。专业强,处理危机及时快速,是难得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说。

  在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记者5次在不同方舱医院见到陈尔真,每次都觉得他有新的白发冒出来,但根根直立,板寸平头棱角分明。说话简短、直接、缜密,嘴唇常常紧抿,眼里布满血丝……直到5月31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关舱,他才露出一丝笑意。

  作为急诊重症科医生、瑞金医院副院长,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陈尔真,在此轮疫情防控中任上海市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带领团队临危受命、冲锋陷阵,在7座方舱医院、总计近11万张床位的建设、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者陈尔真,人称“尖刀连连长”“方舱拓荒队长”。

   参与建设7家方舱医院——

   “既要争分夺秒,又要考虑周全”

  6月8日一早,瑞金医院门诊大厅,患者络绎不绝。戴口罩、着便装的陈尔真,7点不到就来了,跟着就诊人群的行动轨迹走了几遍,计算病患人数,留意患者诉求,琢磨就诊区域、通道、设施优化等问题。

  从方舱返岗后,陈尔真立即投入了新工作。

  相伴30年,闭眼都不会走错,坐在医院指挥平台,他也能实时看到各个角落,但是,“走近患者,从他们的视角感受环境,才能发现真问题。”

  有患者一眼认出他:“我在电视新闻里看到过你!”

  2020年率队驰援武汉抗疫,不善言辞的陈尔真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这一次,参与建设7家方舱医院,让不少上海市民记住了他。

  上午9点,离开门诊大厅,他匆匆赶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这座容纳近5万张床位、有1万多名医护和保障人员的方舱医院,累计收治逾17万名感染者。

  方舱医院环境需要严格杀毒,诸多琐碎事务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物资需要分配,“无论什么物资,都绝不能浪费。”陈尔真工作一丝不苟,从不含糊。

  少言寡语的他,疫情期间“吵”过不少架。“嗓门不大不成”,协调医疗服务队、场地提供方、施工建设方、保障服务和卫生后勤服务团队,陈尔真不眠不休,沟通、说服、争吵。

  3月中旬,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有效扩充救治床位,上海启动建造市、区两级方舱医院,隔离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3月19日晚,刚刚处置完一起医疗紧急情况的陈尔真,再次被“点将”:去嘉定区牵头建设集中隔离救治点。

  “上海的方舱建设,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说,陈尔真的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都很强,“每次打硬仗,组织上总会想到他,他也绝无二话。”

  3月20日一早,带着几名骨干,陈尔真直奔嘉定体育馆,勘查现场环境,严格落实医疗规范和防疫要求。他们迅速完成图纸设计,然后请施工队进场,36小时后,方舱医院即投入使用。这里成为上海最早收治无症状感染者的区级方舱之一。此时,陈尔真和他的团队已迅速转战嘉荷新苑,接受一项新的挑战——为几幢高层公寓快速、科学地设计、分隔出规范的“三区两通道”(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以及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3月19日到4月8日,上海疫情形势非常严峻。瑞金医院这支从5人发展到20余人的小团队,连续转战了7家方舱医院,改建的公共建筑规模越来越大:7500张病床的世博展览馆、1.5万张病床的新国际博览中心、近5万张病床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改造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从4月4日接受任务到4月9日开始交付使用,用时仅为5天。

  “把一个大型会展中心改建成方舱是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既要争分夺秒,又要考虑周全。”陈尔真说。

  作为负责方舱医院卫生系统建设的应急处置专家,陈尔真带领团队参与方案设计,严格把关护理、院感、保障等工作流程,确保方舱医院符合防控规范并有序安全运行。

  “打硬仗,需要硬骨头。”瑞金医院党委副书记俞郁萍说,“陈尔真就是这样的硬骨头。”

   医者仁心德为先——

   “我是医生,请相信我,一定能帮助大家”

  他敢和领导吵架,也曾向120救护车司机深深鞠躬。

  世博中心方舱医院刚开,感染者就被抢运而来。个别车辆改线挡道,部分转运大巴受阻,现场秩序有些乱。陈尔真冲进焦急的人群,抓起喇叭大声喊道:“我是医生,请相信我,一定能帮助大家!”

  他拦下一辆准备返回的救护车,希望临时当作摆渡车。急着赶任务的驾驶员在他的再三恳求下,终于点了头。隔着车窗,陈尔真深鞠一躬——这一幕恰巧被一位记者拍下,被报道后让很多人动容。

  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杨之涛,是“尖刀连”成员之一。他印象最深的是陈尔真的“脚力”和“眼力”。

  “在每个场馆,他都带我们走五六遍,一遍遍查找问题,列出清单,反馈给建设单位,并要求整改不过夜。为的是让病患更便利、更安全,也为医护人员尽量消除感染风险。”杨之涛说。

  新建的一排临时厕所,干净整洁,陈尔真走进去却直摇头,“台阶太高,有跌落危险,必须加装扶手。”

  大型方舱的建设和运行,涉及水、电、消防、食品、医疗安全等,考虑充分才能降低风险,“关键在细节。门的宽度、窗台高低是否合适,医护人员工作间位置对于查看病人是否方便,紫外线灯和照明灯的开关是否分明……”面对方舱改建,陈尔真巨细靡遗。

  “他的专业是急诊重症医学,以前也没建过方舱,但他学习能力强,能快速整合相关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瑞金医院团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瑞金医院副院长毕宇芳非常佩服陈尔真的能力,“这种能力源于他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

   闻鼙鼓而思良将——

   “没问题,我去”

  “尔真,你去!”

  “没问题,我去!”

  闻鼙鼓而思良将,陈尔真当仁不让,这样的对话不断重复。

  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昆山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新冠肺炎疫情……陈尔真参加过20余次重大救援任务。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瑞金医院首次发现感染者,必须立即转往定点医院。晚上10点,时任急诊科副主任的陈尔真接到医院电话,马上应道:“好,我去!”

  救护车车厢里,只有他和患者。他沉着冷静,一边观察病人,一边不间断地捏着简易呼吸器皮球进行人工输氧。半个多小时车程,手已累到僵硬。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担任瑞金医院医疗队队长的陈尔真是最早抵达救援现场的上海医生之一。在华西医学中心急救中心,他参与抢救了一名15岁的女孩。10年后重逢,女孩喊他“上海爸爸”,泣不成声。陈尔真勉励她说:“你是坚强的女孩,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2020年1月,陈尔真率领由上海40家医院14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前往武汉。机场送别时,他向送行的同志郑重承诺:“这支队伍,一定会一起去一起回来!”

  面对后勤保障困难,陈尔真鼓劲大家:“我们是来打仗的,遇到困难在所难免。”

  接手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两个重症病房和一个ICU病区,陈尔真发现重症病人急需的氧气不足,他奔走协调,以最快的速度让医疗救治走上了正轨。

  这支医疗队坚守武汉55天,累计收治患者332人,其中危重症237人。陈尔真还最早开设心理治疗室,通过心理干预,让患者重树信心,帮助治愈者融入社会。

  支援湖北归来后,陈尔真有其他工作选择,但他又回到急诊重症和瑞金医院医疗调度岗位,“我愿意在公卫应急处置方面多做点工作,这里需要我。”

   医者白与党旗红——

   “选择入党,就是选择奉献”

  每到一座方舱,陈尔真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工作间墙上挂起鲜红的党旗。

  穿红彤彤的瑞金医疗队队服,戴一枚党徽徽章;穿“大白”防护服,粘一枚党徽贴纸——医者白与党旗红,是他生命中最鲜明的色彩。

  “在瑞金医院,碰到病人情况危急,我们都会习惯性地喊‘快叫尔真’。有他在,我们心里踏实。”瑞金医院副院长、嘉荷新苑临时隔离点救治医疗队领队邱力萍说。

  “绝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直面生死,陈尔真越是危急越冷静。

  冷静的他很少动感情,除了那两次。

  几年前,母亲患了胆管细胞癌,陈尔真说服家人,用缓和治疗方法减轻老人痛苦。他放下工作,陪母亲去想去的地方……说起这些事,他眼里有泪,却仍努力微笑。

  从武汉抗疫归来,走下大巴后,陈尔真从人群中冲出来,与焦急等待的妻女忘情相拥,泪光闪烁。

  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陈尔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说:“选择入党,就是选择奉献!”

  在武汉,陈尔真带领“混编”队伍出征,抵达当天就召开党员大会,先上一堂“战地”党课,他说:“这能迅速凝心聚力。”

  在上海,陈尔真被任命为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集中隔离点临时党委书记,他对党员们说:“这面党旗,让我们有力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6月3日,陈尔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临床教学基地上了一堂思政课,他对学生们说:“作为医生,我自豪;作为共产党员,我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李想说:“陈老师那句‘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震撼了我——默默付出的前辈,最骄傲的身份是医生。”

  医学硕博项目学生陈子龙留言:“今天你们出征,明天我们接棒!”(本报记者 李泓冰 姜泓冰)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法国青年与贵州“双向奔赴”

  • 牧草种质资源首次太空舱外暴露实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2024-05-08 10:38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2024-05-08 10:37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
2024-05-08 10:35
目前,提高铝合金耐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热稳定性;二是引入高稳定性的陶瓷相纳米颗粒。为此,何春年团队提出并通过“界面置换”分散策略,制备了5纳米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
2024-05-08 10:3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发现线粒体可使用细胞质标准密码翻译第14个功能蛋白,打破了传统观点认为的线粒体基因只翻译13个蛋白的定律。教科书上写明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其中13个编码信使核糖核酸翻译为蛋白质、22个编码转运核糖核酸、2个编码核糖体核糖核酸。
2024-05-08 10:28
如果未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活,可能需在驻地种植作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在同一地块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单作相比,间作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但胡萝卜产量却明显降低,豌豆的产量则没有太大不同。
2024-05-07 10:08
乌鸦、黑猩猩、大象和其他许多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行为方式表明它们可能有“意识”。该宣言指出,对于可能有意识体验的动物而言,人类在影响它们的决策中忽视这种可能性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024-05-07 10:07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近日报道指出,为让人工智能(AI)发挥其变革潜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及社会福祉,人类必须确保它可持续地发展。这一愿景面临的核心难题在于,随着算力和性能的不断提升,能耗也在快速增长。
2024-05-07 10:04
5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在京发布新成果。他们将自主研发的“光子盒”排布成阵列,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物理学家创造出一种研究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新平台。
2024-05-07 10:03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低空经济具有高科技主导、高效能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国抢占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布局。
2024-05-07 09:59
为基于任意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4-05-06 18:11
近日,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在京正式发布,图集囊括月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演化历史,是探月工程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与阿波罗计划时期的月球地质图相比,
2024-05-06 07:45
前不久,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首期站长培训班举办,来自全国各省份的132名乡村工作站站长参加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于去年启动建设,
2024-05-06 07:45
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
2024-05-06 09:30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已持续推介发布20年,是农业科技推广标志性工作之一。
2024-05-06 09:30
研究发现,血管舒张能力受损可能会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2024-05-06 09:30
近年来,国产科幻影视剧《流浪地球2》和《三体》火热“出圈”,获得全球关注。
2024-04-30 03:05
酚醛树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世纪。
2024-04-30 03:05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课题组突破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食品工程学报》发表。
2024-04-30 03:05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
2024-04-30 03:05
加载更多